信息技术课如何巧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时间:2022-07-20 09:27:54

信息技术课如何巧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近年来,“动态生成”、“生成与预设”、“生成性资源”、“生成性教学”等词经常出现在各类教育杂志上,关于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科教学案例也随处可见。传统课程定位于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学生被封闭和限制在一个固定的空间,教师扮演饲养员的角色,给学生喂什么、喂多少、何时喂等问题都由教师来决定,这种教学过程是确定性的、封闭的。新课改将课程作为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如何巧用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值得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自己近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弹性预设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问什么问题以及问谁等,教师都要事先进行精细的安排,不允许学生有充分参与课堂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这必然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毫无动态生成可言。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否定预设,而恰恰在强调更高水平的预设。依据预设与生成的辨证关系,预设是对未来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是课堂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

(1)灵活制定教学目标。罗杰斯在谈到教学目标时说:“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这个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倘若以静止的目标来代替或抑制学生的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课堂将成为一滩死水,不见智慧的挑战和精彩的生成。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将教学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A”表示学生学习能力偏低,或在这一课中第一次涉及该技能。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掌握该技能。“B”表示学生学习能力居中,或在前面的课中已涉及该技能,或者在原来的基础又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在自主探究或教师和同学简单的提示下掌握该技能。“C”表示学生学习能力较高,或在前面的课中已多次涉及该技能。要求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该技能。

(2)教学中“意外”情况的预设。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非常灵活,但并不意味着不用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事实上自主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虽然我们无法预料到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所有内容,但却可以设定多种预案,这样在生成预案中的情况时,将预设转换为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就越强,对整个教学的过程进行周全的考虑与设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措手不及”,帮助教师成功的完成动态生成性课堂。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问题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

二、营造动态环境

正如植物的成长依赖于肥沃的土壤,而有利的课堂环境为动态生成提供必须的条件。这里的环境包括了软环境和硬环境。

(1)软环境指课堂氛围。动态生成性课堂的亮点就是能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捕捉意外的收获,教师要具备生成意识和及时捕捉、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不要担心打乱自己的教学设计,生硬地把学生控制在教学设计的范围内,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错过动态生成的“美丽果实”。这也要求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对课堂各种信息及时地进行捕捉和把握,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意外”,让“意外”收获尽收囊中。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2)硬环境指的是网络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更有优势,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多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开展的,具备丰富的硬件条件,有了计算机与网络,就可以共享资源,让学生获取资料与素材更加便捷;开通自主学习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交互功能;还可以开设网络讨论板、聊天室,为学生间、师生间架设起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沟通桥梁,学生可以在讨论板或聊天室中提问、回答或者抒发感想等。因此为学生构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模式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和容量。

三、合理利用动态生成资源

(1)顺藤摸瓜。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并运用这些形形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错误”也有其独特的“精彩”之处。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把判断对错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其实问题是对是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比如在VB的选择语句练习题,要求输入三角形三条边,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如果能输出面积,否则输出“不能构成三角形”,个别学生在开头定义了输出变量y为数值型,在判断语句的两个分支里分别给y赋值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字符串“不能构成三角形”,在最后输出y的值,结果在运行时输入的三条边不构成三角形时出现错误,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没有马上指出错在哪里,而是顺学而导,通过广播让大家讨论,找到了错误的原因,从而引出一个变量定义后不能赋给其他类型的值这个知识点。让学生经历错误后再回头反思错误、解决错误,教师顺势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2)推波助澜。对同一道题,学生往往会出现不同解法和分歧,推波助澜表现在,教师发动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或小组讨论,推动学生的深层思考,或者请个别有经验的学生再次介绍,使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效果更好。

(3)适时拓展。泰戈尔认为:“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同样,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限制在课堂内,而是要把他们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给他们广阔的空间去展开想象,鼓励他们标心立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课堂中出现灵感、顿悟和创新,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变为全体的创造,将一个人的亮点转化为所有人的亮点。

动态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出现师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很正常。关键是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敏锐地去化解矛盾。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只要我们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心里,潜藏着人性的光辉;只要我们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否定;只要我们善于捕捉课堂灵感,善于创造性地发挥,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定会充满温馨,定会生成五彩缤纷的精彩世界。

上一篇:试论财政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