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高考:多一些理性励志,少一些凶狠血腥

时间:2022-07-20 08:59:32

迎高考:多一些理性励志,少一些凶狠血腥

一年一度,高考日近,气氛日浓。林林总总的励志标语,便是这如上战场般的临考气氛最典型也是最充分的表现――

“历春夏以苦为乐恒心架起通天路;搏高考梦想成真勇气推开智慧门。”“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百日冲刺,苦战三四五,喜看凰墩飞彩凤;一心教学,笑迎七八九,争传瓜井育贤才。”“一心读遍圣贤书,三心二意无益处,四书五经励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课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激流勇进: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傲视群雄: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壮志凌云:十载求学纵苦三伏三九无悔无怨,一朝成就再忆全心全力有苦有乐。”“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像这样的励志话语,有思想,有心胸,有激情,有才气,其中也不乏理性和冷静。这些都是在近乎白热化的备考氛围中的正能量。

总的来说,“亮剑精神”“高三拼搏”“沉心静气”构成了迎接高考励志话语、标语的主题词,它们与许多学校或班级竖立起来的鲜明刺眼的高考倒计时相伴随,一起悬挂在教室后方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着高三迎接高考的学生们赶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凶狠暴戾之风,血腥恶煞之气也很不和谐地出现于其中。诸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死也要进北大”;“咬牙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向前冲”;“今日不肯埋头,明日以何抬头”“不好好学习的两种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这样的“励志”话语表现出来的则是需要警惕、摒弃和批判的错误观念和倾向:它们严重违背了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迎接高考――这一本已很紧张的学习阶段――固有的紧张气氛推向了极端,不仅不利于营造便利、轻松、宽容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压力,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如有评论者所指出的:考生看到这些“雷人”标语,内心的压抑可能会愈发强烈,甚至对高考萌生厌倦或恐惧。不仅如此,这样的话语里面,充斥着疯狂的、腐朽的封建江湖般的恶劣意识,如对生命的漠视,如病态的占有欲,等等。如果从1915年《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时候算起,至今已经整整100年了!这种种封建江湖般的恶劣意识仍在不时地沉滓泛起,可见我们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艰辛道路要走啊!

还是回到迎接高考的话题。现实告诉我们,高考自身需要改革,这是话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迎接高考这一特殊的学习阶段,应该多一些理性励志,少一些――最好是杜绝掉――那些凶狠和血腥,使高考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加油站,为其今后的人生长途注入足够的正能量。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上一篇:新课改视野下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下一篇:高职高专二外韩国语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