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化工生产实习培养优秀人才

时间:2022-07-20 08:39:19

改革化工生产实习培养优秀人才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终究要应用于社会实践,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工科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内化学生能力和培养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步骤。化工生产实习是化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实际化工生产过程、接触化工生产实践,掌握实践过程中的技巧与技能,真正地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生产实践环节一直是化工类专业比较薄弱的环节,有些实习流于形式,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化工教师,如何突破传统实习环节中的束缚,紧扣学生实际,结合生产实习基地,不断创造条件和平台,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呢?

一、化工生产实习的现状

(1)有的企业缺乏积极性,生产实习形式单一。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实行自负盈亏,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已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生产经营型,不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充分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第一考虑。然而,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进入企业,由于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的局限性,他们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却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如企业在培训他们的过程中会耽误工人的生产效益,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食宿、活动、安全等保障,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效益减少。同时,有些企业害怕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泄露,造成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获得关键性资源,所以说,不少企业经常会拒绝学生实习。有的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来,而只是走流程,让学生观察企业的生产过程,同时安排一些打杂类的事情让学生去完成,如搬运、装箱之类与化工不相关的工作,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习获得能力的提升。

(2)生产实习经费过于紧张。近年来,高校大面积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然而,由于大规模的扩招,导致学校的住宿、教学楼、活动场地、实验装备等配套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学校不得不对教学基础设施进行新建或扩建。由于扩建过程需要花费不少资金,而国家配套的资金和学校自筹的资金又非常有限,于是,高校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缓解资金压力。银行的钱终究要是还的,因此,有的学校为了还贷,不得不压缩学生经费、办公经费,许多学校学生实验课被压缩,实习经费不足,教育质量有时得不到相应的保证。

(3)组织安排不够完善。由于生产实习具有时间短、实习经费少、实习学生人数多、实习地点远离学校、实习企业有安全隐患、实习期间天气炎热等特点,所以生产实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想让实习过程圆满完成,除了联系好企业安排实习内容外,实习过程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负责学生出行、住宿,还要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并且要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才能确保学生实习过程顺利有效。由于负责实习的教师有的比较年轻,在生产技能指导方面缺少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有时难以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可以说,目前的化工实习模式还无法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二、化工生产实习的改进措施

(1)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是搞好学习实习的重要保障,学校只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才能让学生的实习获得效果。学校要通过多方的举措,加强厂校合作,不断完善生产实习基地。在合作过程中,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学校自身的知识储备帮助实习基地提高技术,攻关技术难题,积极与生产基地进行配合,主动参与到基地企业,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重大科技攻关,引进新的技术等,并鼓励优秀的实习生进入基地企业工作,从而增加基地企业对学校的依赖,实现双赢。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帮助基地企业培训各种人才,助力企业提升员工的技术,对企业的重点人才进行深造提升,从而助力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让企业感到与学校合作能带来效益,他们才能以主人翁的心态接纳实习生,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学校实习基地的稳定发展。

(2)将生产实习的学生“化整为零”。课题研究是高校教科研的重要项目,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习设置课题,让学生老师带着课题参与科研。这类课题同企业生产和管理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要将实习的带队老师和学生吸引过来,让师生一起搞科研。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最重要的生产和管理,因此,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就是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得到的一手资料。可以说,这样的课题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好处,教师能积累带队经验,学生能在课题科研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

(3)合理安排时间,强化实习指导。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强化实习指导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应该尽量选择天气较为适宜的季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习。同时,学校应该安排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带队,让新、老老师同时出现在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中。在学生实习环节,指导教师要尽量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通过多方面参与,让学生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并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多看、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题,并能主动为企业解决困难。这样,企业才能感受到实习生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总结:生产实习作为化工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要想突破传统生产实习模式的束缚,需要教师创新管理方法,转变观念,真正站在学校和企业层面去思考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结合企业和学校实际,改进管理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化工生产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登峰.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

力教育,2011(2).

[2]陈丽,孙宇辉.强化化工类生产实习的实践和体会[J].天津化工,

2004(4).

(甘肃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化学课堂插话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