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烫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7-20 04:49:14

在校学生烫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烫伤;临床特点;护理对策

在校学生烫伤是较为常见的学生意外伤害,由于患病人群的特殊性,一些轻微烫伤多不被患者所重视,以致创面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创面感染而加深,延长了创面愈合时间,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烫伤患者236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6例,男101例,女135例,年龄18-24岁,创面面积最大23%,最小5%,烫伤部位最常见为小腿内侧72例,踝部61例;腕部54例,足面49例。浅Ⅱ度102例,深Ⅱ度89例,Ⅲ度45例,面积大于40%达到深Ⅲ度送诊外院治疗。

2讨论

2.1本组烫伤患者有以下特点①女学生以初冬季节使用热水袋烫伤为主。常见部位手部和腿部。②男学生因打水不注意造成小面积烫伤后不重视,不及时到医院诊治,自行处理创面,多使用牙膏、酱油、食盐等外涂创面,导致创面严重感染,深度加深,长时间不愈合,方来就诊。③外露处皮肤烫伤的学生心情焦虑,担心留下瘢痕,影响美观。④学习压力大,一些患者因感创面较小初诊后不按时回院复诊,或自行处理创面后致创面感染方来复诊,影响创面愈合。

2.2护理对策

2.2.1使用热水袋女性相对多见,尤以冬春季多发。主要是热水袋温度大约在70℃-95℃,外层没有保护好,人在熟睡后,小腿持续长时间接触热水袋致伤。其致伤深度多在深Ⅱ度以上,其烫伤创面深浅与热水袋温度及小腿接触时间呈正相关[1]。应加强对新生的安全培训,在开水间设立警示标牌,能有效降低患病率。

2.2.2换药室管理

2.2.2.1环境要求保持室内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1小时。

2.2.3疼痛护理

2.2.3.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2]由于患病突然,患者常担心留下瘢痕,或影响学习,易产生焦虑情绪,讲解时态度要亲切、和蔼,缓解其紧张情绪,转移其注意力,树立其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2.2.3.2创面处理重视首次清创换药是加速创面愈合和减少感染的关键。应认真清洗创面,常用生理盐水。面积

2.2.3.3换药操作要仔细揭开敷料动作要轻柔,里层敷料用洗必泰棉球浸湿后揭开,避免撕扯引起剧痛。

2.2.3.4换药后加强与患者沟通,约定下次就诊时间,并留好沟通方式,对超期就诊的患者,予以电话提醒,保证就医的连续性,促进创面愈合,效果良好。

2.2.4健康教育提供防水烫伤和自救等安全教育知识。

参考文献

[1]黎鳌,杨宗城.烧伤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7-18.

[2]李向青.疼痛的心理护理.中外医学研究,2009,9(7):135-136.

上一篇:刍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做了心脏“搭桥”,我的生活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