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7-20 04:39:04

自主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摘 要】园本教研因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独特作用而日益受到幼儿园管理者的重视,大家都希望通过园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有效成长。本文以自主教研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共谋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教研 教育实践 活跃思维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168-02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每个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形式各有不同,据了解,大多数教师对园本教研都是抱着被动的态度参与,原因诸多,如园本教研形式呆板、内容针对性不强、不同类型的教师对专业成长所需求的内容不同等,那么如何让教师体验到园本教研的快乐,发挥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积极性呢?在园本教研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点。

一 激发教研热情,增强教研活力

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或园长总是裁决者,教师大多缺少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状态或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如何促使教师在大胆尝试实践中,不断增强教研管理的实效性,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组的意识与兴趣,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利用人人参与、合理组合、自下而上的园本教研模式,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1.自主教研,激发兴趣

放开对教师的束缚,给教师自主的空间。鼓励教师提出困惑问题,自主确立研究问题,在学期初,教研组的形式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现状提出困惑,如:这学期我们调查后经统计,问题最多的是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活动。

2.多样形式,点燃热情

俗话说,“有教无研则浅。”要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就要选择好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创设好教师参与活动的条件,落实好教研活动的每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参研热情,使教师的教研意识、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第一,“轻松一刻”,活跃气氛。教研活动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严肃的,如何让教师快乐学习,让老师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在每次集中性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在活动开始部分安排“轻松一刻”的环节,其内容丰富多彩,有幽默故事、特长展示、心理测试题、互动性小游戏等,以帮助教师达到活动热身的作用。有了快乐的开始,学习也不会有压力,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刻钟,但许多教师都曾在这里经历从无到有、从后台到前台的突破,同时,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涵养、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以及表演能力,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尝试体验,唤起动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感知事物和现象,所以体验具有实践和感悟的特质。实践是体验的过程,时间是实践的要素;感悟是体验的结果。从体验的定义分析,体验式的教研可以让教师有所感悟,有助于唤起教师参与教研的内在动机。

第三,提高表达,活跃思维。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采取的形式多样化,目的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趣味性,让教师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以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以脱口秀、头脑风暴等形式,活跃教师的思维,在宽松的氛围中表达想法,提高教师的表达水平。

3.顿感管理,增强自信

以鼓励表扬为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教育孩子的教学策略,其实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每个教师都是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想在教研活动中促成长,那么放大教师身上的“小亮点”,及时捕捉教师好的想法和做法,引导教师分析他们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因幼儿过于兴奋,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但在这个活动中,有位教师利用乐曲的休止符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做得恰到好处,所以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较好,加深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很多教师都为之赞叹,同时也加深了其他教师对此活动的认识,给教师更大的思考和尝试的空间,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园本教研自下而上,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在评课活动中,很多组织者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想法直接抛给教师,但是忽略了园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得到发展,我们的教研活动才可以说是有效的,所以组织者要放平心态,给教师调整的时间,尽量避免对教师的高要求和急态度,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教师的成长过程,给教师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的时间,使教师从害怕表达到简单表达再到有效表达。如:在音乐研讨过程中,教研组确立主题:欣赏《森林畅想曲》,请各段教师进行研讨,同课异构,然后各段邀请一位教师执教,从执教的过程中,看到三段教师对教材分析的能力与解决的策略,虽然会出现问题,但是作为教研组,不能马上去否定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走在教师的身后,让教师各抒己见,给他们一个成长的平台,使教师们慢慢地喜欢上表达,甚至到最后教师们都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谓是“百家争鸣”,教研氛围油然而起,也就是说我们起到了疏通阻碍的作用,解决教师困惑的问题。

二 个性发展,快乐学习

1.教研交流本,促进反思学习

制订教研活动交流本是激励教师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我们每次开展业务学习,需要教师记录下在业务学习中所交流的语言,每次学习后上交教研组,教研组进行考核,并与教师的积分制度(教育教学考核)挂钩,给予教师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展开教师的教研交流本,从交流的语言

中折射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教师们会建立在从幼儿的心理、生理、《纲要》精神的角度来阐述活动开展的可行性,从一句到多句,从简单的表述到专业的表达中看到教师们成长的轨迹,更加坚定教研趋向的科学性。在教研活动中,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倡导教师各抒己见、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促进教师反思学习。

2.经验分享,共享成长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与弱势领域,教师的各项技能也是各有所长,我们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引入了“青年型教师”的概念,并提出了“挖掘青年型教师发展潜力”的理念。除继续运用“选修制教研模式”以外,我们也为青年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说课比赛等,更重要的是利用他们的优势领域,为大家进行培训,做到资源共享等,通过采用这些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型教师的发展。在开学之前,教研组会发一张教研调查表,请教师填写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在学期中与教师共享,如:我园教师李×、水××,虽然很年轻,但是她们很有冲劲,李老师美术字写得很漂亮,有个性,可以说字如其人,水老师会利用纸质的不同,制作出各种纸张艺术品。像张老师、吴老师等教师有着丰富的带班经验,她就给教师们讲一日活动环节,如“午睡三部曲”、“重晨谈,促成长”,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带班经验。教研组极力提供这样的平台,使教师快乐学习,经常会从教师们的谈话中听到,某某教师这方面很好,下次与我们共享一下,使教研活动让教师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3.自主教学,轮班上课

很多教师因为自身素质的原因,出现偏科,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语言教学,但是幼儿园开展的是主题教学,每个领域面面俱到。根据这种现状,我园在开学初,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领域进行授课,不仅在自己的班级,并扩散到同一个年级,而且教师一次次的开展同一个活动时,她们会及时的反思,并在下一个活动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受益、幼儿学的也很开心,孩子认识的老师很多,教研组要求教师每月记录自己的教学痕迹,这样对教师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茶余饭后,教师们会时不时谈起自己在别班上课的情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个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不同,教师素质各异,为此形成了独特的园本教研活动,这也使幼儿园园本教研内涵积极广泛。园本教研以激发教师教研兴趣为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目的,从而有利于孩子成长,我们希望以自主教研的模式对园本教研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学会自主教研,勇于自我实现,醉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学习和反思,倡导做研究型、学习型的教育者,真正实现教育质量和自我发展的双赢。

上一篇:框架柱常见质量通病的预防及治理 下一篇: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