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新的一代重新认识年轻人

时间:2022-08-02 04:42:21

新的时代,新的一代重新认识年轻人

对于当今的年轻人,大家总有不少怨言。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当年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海外长者对于年轻人也有许多无法苟同的看法。我们的孙辈和当年的我们到底不同在哪里,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我们的孙辈与当年的我们大不相同?

现代青年成年期的可塑性太强,婚姻和职业选择都可以随时调整。因此他们只要敢迈出改变的第一步,生活境况就可能大有不同。对很多人来说,当今20多岁的年轻人好像一个新的群体,从积极一面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冒险精神:出国留学、世界旅游,到新的城市尝试新的生活。但从消极的一面来说,他们中的一些似乎很难找到人生目标。比起老一辈,很多人需要花上更多的时间变得独立、有责任感。

“我儿子18岁读大学时报考了从小梦想的医学院,在大学二年级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海洋生物学,我们在与他详谈后最终同意他转系。想不到,如今硕士毕业的他,最后选择了一份国际商贸的工作。最近他又给自己放了个大假,提出要回家暂住,还想要放下工作徒步旅行。” (莉莉安 58岁)

专家点评:莉莉安的困惑正在全世界很多家庭中上演,现在年轻人成长为完整成年人需要花费的时间似乎更长。没有人知道这会对年轻人的未来、对他们的父母、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往我们的人生轨迹是完成学业、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最后光荣退休,依靠养老金生活。接着下一代依次循环,生生不息。但现在,传统周期似乎正在逐渐偏离正常轨道,年轻人已不愿再保持稳定的恋爱关系或建立永久性的家庭。他们有的人因缺乏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选择继续深造,有的人因为逃避责任而四处旅行。总之,在长辈的眼中,他们似乎成熟得特别慢。

今时不同往日

50年前,美国进入婚姻的平均年龄是女性20岁、男性22岁。如今是女性26岁、男性28岁,这个年龄还在不断上升。

在1960年,只有33%的年轻人考上了大学,如今有69%。

女性从前的职责除了做妻子就是做母亲。如今,她们的大学入学率已高于男性。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地位也逐渐与男性平等。

美国的年轻人对工作的期望比自己的祖父辈都要高。他们在20到29岁平均换工作七次,在他们看来所做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冒险。

我们的孩子真的这么糟糕吗?

在很多美国长者的印象中,当今年轻人都是懒惰、自私、幼稚的,完全比不上他们年轻时候。这些负面印象是否绝对正确呢?

“他们太懒了。”——以偏概全不公平

许多长者认为不少年轻人都想尽量少工作,如果工作不如想象中有趣,就会立刻辞职。的确,现在年轻人换工作的频率很高,但这并不是懒惰。你有没有注意到在餐馆、咖啡店、超市里工作的大都是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在上学。年轻人正在寻求学习和工作的平衡点,这样以偏概全地评价现在很多努力生活的年轻人是不公平的。

“他们是自私的。”——源于自信教育

不得不承认今天大多数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的自尊心比过去几代人都要高。但毕竟,他们年幼时我们主张的是自信教育,家长会告诉他们:“你很特别!”,“你可以得到任何你想要的。”孩子都会将这些讯息记进心里。成年后,大多数美国年轻人都相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能会说这些“自大”的心理不利于他们走入成年人的世界,很多工作、爱情、生活的幻想都会化成泡沫。但强大的自信会让年轻人面对现实再站起来。

“他们从来不想长大。”——要自由也要成长

当子女结婚、为人父母后,很多长者都感觉他们并不像自己年轻时那样独立。的确很多年轻人对于真正迈入成年世界很犹豫,但在美国有75%的青年在30岁前会找到结婚伴侣,并至少有一个孩子和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并不是不想长大,只是想要在长大的同时,拥有自由的机会。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与时间,在宽容的环境中给予适当的提醒。

“新”的年轻一代,需要我们重新认识

专家根据现今年轻人的这些变化总结出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成人初显期”。这个时期通常是18~25岁,年轻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身份探究

身份探究也是青春期的一部分,但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急于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自己。

不稳定性

在个性探索中,年轻人的心理会一直变化,包括工作、恋爱对象、未来计划等。谁也不知道孩子下一刻、下一年会怎样改变。

自我中心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身发展上,往往会忽视他人的感受。你发信息给他们,他们可能经常不回。这时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空间很重要。

中间感受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经常感觉自己处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之间,成年意味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在这个中间阶段的心情是喜忧参半的。

对可能性的感知

如果询问他们是否认同“未来某天我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中的96%的人都会回答“当然”。处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抱有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终将突破所有阻碍,找到理想工作和灵魂伴侣。

家长需注意:

对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应保持耐心,给他们独立的空间。尽量抛弃我们当年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诉说心事,鼓励并提供支持。但也要学习适时让年轻人走自己的路。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在成年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极为平常的。

上一篇:魔鬼VS天使的化身——呆呆 下一篇:追潮流,爱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