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利因素

时间:2022-07-20 01:24:31

浅谈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利因素

从家庭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学校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社会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三个方面,阐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

创造力 家庭 学生

一、家庭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经济、政治等功能已逐步为社会取代,而教育功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日益丰富。家庭是影响学生创造力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创造型家庭基本特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创造型家庭大多关系融洽、和谐。许多家庭,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帮他制定一系列的家庭教育计划,而且严格地加以执行。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进行初步的计算、音乐、绘画、下棋等学习活动,接受早期教育。家庭注重营造民主的、宽松的氛围,注重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2.创造型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有三种: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前两种方式对培养创造型有着诸多不利因素,只有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创造动机有所启发。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在家庭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所共同营造的一种平等、和谐、宽松、友善、温暖的民主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和其家庭成员之间就会产生主动的、积极的交流,且爱思考,爱发问,父母对于学生的发问给予回答、引导。用多种手段如环境、材料、体验、活动等激发创造动机,不断地尝试着想出别出心裁的主意、方法,使自己的行为方式更加独特。

二、学校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更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1.创造性活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贯穿于学生的生长和发展之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活动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创造欲望,获得自我能力的体验,形成创造兴趣,激发创造思维和想象。创造性活动一般包括如下几种:编体操、编舞蹈动作,创造性泥工、手工,科技制作,编歌、编诗、编谜语、书法、绘画,等等。

在创编优美的形体动作并进行表演时,在利用手中工具进行分分合合、拆拆装装时,在用嘴说、唱,用笔、色画时,在进行各种专项工作时,都要利用从前对生活的表象、观察进行想象,结合所要表达的内容创造出新的形象、动作、作品、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能培养学生对多种事物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促进了文学、艺术、制作等创造力的发展。在以上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做法,在不受限制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不要成人的“完美”标准来要求学生,对学生创造游戏活动的成果,要给以肯定,用满意、赞扬和鼓励来调动学生对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兴趣。

2.民主型教师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决定了学生如何学。一方面,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教师集聚活力的教育活动挖掘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拥有的能力结构、性格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民主型教师应具备的特征是:持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乐于观察学生,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内容、计划、创设环境,注重对学生的个别帮助、指导,对学生多持肯定、鼓励的态度等。只有具备这种特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的好奇心、好问、爱观察、不怕困难、有自信、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等创造力特征的学生。

3.良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伙伴关系是指同学生一道游戏、学习、进行交往的朋友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学生喜欢与伙伴交往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相近的要求和愿望,共同分享开展活动、增强乐趣的愉快。交往中了解自己,认识别人,发展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为了保持伙伴间的良好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而理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逐渐懂得了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不同的伙伴关系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果相互之间的交往过程很通畅,则会产生愉快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幼儿的创造方法与技巧,除了从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相当一部分是从伙伴那里学习来的。

三、社会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因为人从一出生就置身于一种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所以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也就离不开这种社会文化环境。因此,除了家庭、学校以外,社会环境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特别是发展到21世纪的现代社会特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的中心目标之一就是创造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拓宽了人类对创造的内涵、范围以及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手段等问题的认识,社会采用多种方法、途径来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些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社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形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1)社区参与。这类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须的教育,其内容一般包括: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对社区的参观访问、参与社区环境管理(卫生、绿化、行为等)、为社区未来发展提供方案等。社区参与活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良好基础,培养了学生积极、创造个性的品质,即自信、勤奋、求知欲强、严谨、细致、勇于探索、勇敢、坚强等,而这些都是学生创造力发展所必备的条件。

(2)文学、知识、报刊读物。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是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要使学生创造力得到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阅读文学、知识、报刊读物的兴趣,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为今后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它通过生动的音乐、缤纷的画面、丰富的语言、多彩的文字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传播最新信息,展示社会的发展。它们对于学生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

(4)社区教育设施。花样繁多的教育设施,如图书馆、运动场、游乐场、少年宫、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美丽的大自然等,对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需要诸因素协调配合,共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应用 下一篇:谈信息技术课的备课、上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