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7-03 05:00:08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要让学生们爱学、学会、学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融洽师生关系;导课引趣激情;创设问题情境;重视自我表露;精心设置练习;提供操作机会;设计巧妙结尾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数学教学 学生 兴趣 数学学习

许多同行都认为,要让学生们爱学、学会、学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虽然,这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但我认为爱学是首要的,它是学会和学活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所在。所谓爱学就是指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其实这是个学习动机的问题,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被其学习兴趣所左右。因此,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的性教育固然重要,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萌发学习兴趣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微笑最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这位“数学老师”到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我们应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课引趣激情,诱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已使一堂课成功了一半。在循环小数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导课设计我分为三步:

1.播放录音聆听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笑着关掉录音后问:“哪位同学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么?为什么?”学生回答:“不能,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这几句话。”首先让学生感知“无限、不断、重复”等重点词的含义,从而分散了新知教学的难点。

2.观屏幕,寻找规律,用绘制有图案和数字图片的课件进行教学,当投影显现在屏幕上时,学生被有趣的动物图案和数字所吸引,很快地口述出不断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

3.开门见山,直接揭题。纵观这一开场白,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色彩鲜艳的图画,自然流畅,节奏明快,形成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诱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时间的知识时,我适时设题,提问:“你几岁,过了几个生日?”待学生回答后再问:“小伟今年12岁,刚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意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渴望解开奥秘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的兴趣。

四、重视自我表露,激发学习兴趣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喜欢自我表露更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尤其是由于这种表现的成功而受到教师的夸奖、学生的赞许,甭提多高兴了。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暴露自我,适时让他们板演和演讲,当他们板演和演讲后,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肯定、表扬、矫正,对学生别出心裁的计算或列式,我常用以学生姓名命名的办法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成学生孜孜以求,不断进取。

五、精心设置练习,培养学习兴趣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爱玩的特点,教师精心设置一些游戏竞赛,让学生玩中有练。

记得在教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接力赛游戏,先在黑板上出示三道竞赛题:

再让学生分为三组,然后宣布比赛规则,每组按座次前后顺次上讲台板演,每人只能做一步计算,如果上面板演的学生出现错误,后面的学生先订正再算下一步,后面同学类推……直到竞赛题完全做对为止,把新知的教学推向更高一个层次,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人人争先,个个参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提供操作机会,发展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而且符合他们思维发展特点。小学生天性好动,通过动手操作,可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发展。

如在教学平均问题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把4根、5根、7根、8根四堆火柴棒分成每堆“同样多”,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领悟“移多补少”的“平均思想”,然后将四堆合在一起(总数量),要求很快地平均分成四堆(总份数),每堆多少根(每份数),得到求平均问题的通法。这一教学过程,学生思维主要处在动作思维层次上,接下去教师应当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借助动作思维来训练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设计巧妙结尾,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结尾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设计的好,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后,我先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再分别让学号是3和5的倍数的同学离场,最后我问:“同学们,老师这时应说哪个数的倍数,大家都可以离开教室了?”同学们一起回答“1”,“大家说得很对,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这样,余下的同学都开开心心地走出了教室。这样的结束,新颖别致,饶有兴趣,余音绕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甜美的微笑,出众的才气,优雅的姿态,光彩照人的风度,构建起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殿堂。

上一篇:激发学生兴趣,建立互动课堂 下一篇:探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