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快递 第8期

时间:2022-07-19 09:40:38

信息快递 第8期

动态

文迪雅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数量大增

据美国媒体报道,抗糖尿病药物文迪雅引发的心脏病等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近来在美国出现大幅上升趋势。

科学家在5月21日出版的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文迪雅会大幅增加患者的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文迪雅的安全性因此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密切关注。因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今年5月曾安全警告,建议糖尿病患者慎用文迪雅。

统计显示,在发出安全警告后大约一个月内,美药管局收到了357例文迪雅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其中38例为死亡报告。而在今年1月和2月,药管局分别收到50例和73例不良反应报告。这些不良反应轻到起水疱,重至心脏病猝死。

不过,美药管局的药物专家认为,现在就得出文迪雅不安全的结论为时尚早。药管局将于7月30日举行有关文迪雅安全性的听证会。

全世界有约600万名糖尿病患者服用过或正在服用文迪雅。文迪雅的生产商一直认为文迪雅是安全的,而且对患者而言“利大于弊”。

“qqq皮炎平”非“999皮炎平”

日前发现,一些药店销售一种名为“qqq皮炎平乳膏”的消毒产品,其外观与药品“999皮炎平”极为相似。药监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药时谨防此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

据介绍,标识为“沈阳得康卫生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qqq皮炎平乳膏”属于消毒产品,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但包装、说明书却标识了“适应症”和药品名称“皮炎平”、药品通用名“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类似“qqq皮炎平乳膏”的产品,这类产品无药品批准文号,以“食品”或者“消毒用品”的形式出现,通常利用普通老百姓识别能力不强的弱点,故意使用药品名称或仿冒知名企业的药品包装,明示或暗示适应证、功能主治等,混放于药品经营区,误导普通消费者,侵害群众健康和利益。

观点

2型糖尿病和前列腺癌有关联

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一篇研究报告称,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有关联,这是首次发现前列腺癌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连带关系的证据,在17对染色体中存在两个变异,因而提高了罹患癌症的危险。

报告称,过去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患有糖尿病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较小,虽然这一点在流行病学上是认可的,但是现在发现了一种能够防止糖尿病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却增加了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这种基因变异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而癌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量消耗的增加和葡萄糖代谢的改变。这一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探索治疗癌症新方法以及如何预防癌症。

宝宝补维生素D能防糖尿病

英国研究发现,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患糖尿病的危险。

这项由伦敦儿童保健所和皇家医学院长达30多年的研究,是对刚刚出生12万名儿童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小时候服用过维生素D的儿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至少达80%。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缺失的发生率为61%,其中女性偏多。临床统计,哺乳期的宝宝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患糖尿病的几率比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会高出7倍多。

宝宝可以从1个月起开始补充维生素D,建议每日400国际单位。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自两周起即可补充,在最初3个月应每日给800国际单位,以后减至每日400国际单位。两岁以后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减慢,户外活动也逐渐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不需额外补充维生素D,如果宝宝仍然缺乏,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孩子到了青春期(10~14岁),体格生长加速,户外活动相对减少,可考虑加服维生素D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美国医学专家建议:

糖尿病患者早用胰岛素

据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提出一项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即给早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是在曼谷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来自亚太地区的600名医生参加了这次会议。

过去,人们普遍以为需要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已相当严重,糖尿病患者应慎用胰岛素。如今,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提出的治疗方案,患糖尿病初期即可使用胰岛素,这样可以迅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据报道,这一方案已在美国得到实施。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数据,美国一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内;在新加坡,只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内;在印度,只有17%的糖尿病患者能保持较理想的血糖水平。

男人爱好交际患心脏病风险低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性格内向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竟然要高出50%,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流行病学年报》上。但是,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估计与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关。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调查人员给参与调查的2000多位男性发放调查问卷,根据他们的问卷答案来分析他们的社交类型,这些男性的年龄在40~55岁之间。研究结束之时,已有超过60%的调查对象去世。研究人员对死亡证书和当初的调查问卷进行比对分析,调查对象的心脏疾病与他们的内向程度有非常明显的联系。

男性患心脏疾病的因素诸如吸烟、胆固醇含量高、肥胖等等都考虑在内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还是发现性格开放程度与心脏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比那些内向的人更容易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有说法称:长期不参与社交活动的男性沉湎于家中很可能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患病的关键。但是研究人员予以否认,因为它们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这些不爱社交的人更容易患病。

嗅觉障碍可能是老年痴呆前兆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辨认不出曾经熟悉的气味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先兆。科学家发现,脑部变性疾病的最初机能障碍一般出现在大脑中掌管嗅觉的特定区域。

芝加哥拉什大学医疗中心对589名54~90岁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测试,让他们对柠檬、巧克力、黑胡椒、香蕉和肥皂等常见的12种气味进行辨认,从多项选择中选出他们认为正确的答案。1997年试验刚开始时,所有的对象都没有认知功能衰退。此后他们连续5年每年都接受一次测试。在此期间,30.1%的人出现了轻度认知功能衰退。

随着嗅觉识别能力的减退,患者轻度认知功能衰退的风险会增加,嗅觉识别能力低于平均值的研究对象出现轻度认知功能衰退的几率比其他人高50%。研究结果表明,嗅觉障碍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仍不能确定与年龄相关的嗅觉障碍的神经学原理。此外,由于帕金森病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出现嗅觉识别障碍的情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

床边诊断测试

检测微量白蛋白尿

一种最新的床边诊断检测项目可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此准确性与传统的实验室方法一样。

HemoCue Albumin 201系统通过免疫比浊反应(浑浊是由于抗原和抗体相互反应的结果)对尿液中的白蛋白水平进行定量。从业者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对收集来的尿液样本进行操作,检测结果可直接读取。其结果与传统的白蛋白-肌酐(ACR)检测准确性一致,并且至少在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上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这些结果结合装置的操作简易性和高速处理性,都支持系统进行微量白蛋白尿床边检测。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白蛋白排泄(UAE)范围高于“正常”水平但又达不到表示明显肾脏损害的蛋白尿水平,是由于白蛋白在尿液中的排泄增加造成的。这是内皮功能受损的标志,并且是糖尿病性肾病最早的生物指针。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和总死亡率高度相关。因此,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应采用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以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一分钟实验糖尿病筛查系统”

亮相ADA

“一分钟实验糖尿病筛查系统”首次亮相第67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年会。

这是一种便携式桌面系统,可以通过光来检测患者皮肤里的糖尿病相关生物标记物。之前的研究表明,这一系统的性能超过了空腹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不仅能够进行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查,还可以作为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筛查仪器。

这种“一分钟实验糖尿病筛查系统”在美国尚未被批准,目前主要用于在医生监督下的即时检验。这一医疗器械预计将于2008年下半年进入美国市场。

发现

研究发现

RNA分子能阻碍胰岛素产生

据《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报道,人体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或许可以通过抑制一种新发现的分子miR124而得到提高,从而帮助治疗糖尿病。

miR124是一种microRNA分子,研究小组认为,miR124通过控制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的多个基因,阻碍了胰脏中胰岛素的生成。因此,科学家相信,如果找到抑制miR124或者其它相关的microRNA的药物,就可以保证身体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帮助对抗糖尿病。

科学家表示:仅仅在数年前才发现microRNA的重要性。这一特定的microRNA在控制胰岛素产生过程中起着基本作用,这将帮助我们找到治疗糖尿病的新工具。此项研究得到了多个研究机构的支持。

科学家新发现

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基因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科学家新发现一种与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基因“KIAA0350”,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糖尿病的新手段。

科学家对500多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1000多名健康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后发现,“KIAA0350”基因存在两个版本,携带某一版本基因的人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50%,而携带另一版本基因的人则不会患上1型糖尿病。

科学家称,在已知5个与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类似基因中,新发现的“KIAA0350”对人患1型糖尿病风险影响是最大的。

科学家认为,进一步加深对“KIAA0350”基因和其他与1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的了解,不仅可通过普查识别高危新生儿,也有助于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手段。

中国科学家发现调节自身免疫功能的

重要蛋白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在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有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β-arrestin1信号蛋白,可以调控人体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CD4+T细胞的存活,并且β-arrestin1蛋白的高表达会促进机体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在很多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中,CD4+T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外周免疫系统中,大量的CD4+T细胞也需要及时地凋亡以维持其动态平衡。一旦CD4+T细胞的凋亡调控发生混乱,对自身抗原起反应的细胞就可能存活下来,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因此,研究在体内CD4+T细胞的凋亡是如何被调控,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疾病。

研究结果揭示了生物体内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arrestin1蛋白有望成为研发自身免疫疾病治疗药物的新靶点。此项研究成果已申请专利。

日本发现可引发肺癌的异常基因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告说,他们发现由两个基因融合而成的一个异常基因可引发肺癌。

报告指出,研究人员以一名有吸烟史的62岁男性为研究对象,从其肺癌细胞中提取了大量基因,然后将这些基因分别植入实验用的正常细胞,观察细胞是否发生癌变。结果,当植入由“ALK”基因和“EML4”基因融合而成的一个基因后,正常细胞就会癌变。研究人员又从75名肺癌患者肺部提取癌细胞进行分析,并在5名患者体内发现了这个异常的融合基因,其中4名患者有吸烟史。

“ALK”基因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EML4”基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形状。研究人员推断,这两个基因融合后,源自“ALK”基因的片段就会不受限制地发出增殖指令,导致细胞不断增殖,进而癌变。研究人员推测某些人体在试图修复受损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时,错误地融合了上述两个基因,而烟草可能逃脱不了导致DNA受损的干系。

研究人员认为,检测与肺癌有关的异常融合基因的方法一旦成熟,就有望更早地发现早期肺癌。如果能安全地抑制这个融合基因的作用,将对防治肺癌产生重要影响。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怎样密切配合治疗?等 下一篇:一对危险的孪生兄弟:糖尿病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