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时间:2022-07-19 08:15:36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异位妊娠超声定位诊断的特点,误诊漏诊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异位妊娠的影响资料,统计不同部位的异位妊娠例数和异位妊娠临床分型,并分析其各自特点。结果 本组49例,超声正确诊断44例,占89.8%,超声漏诊5例,占10.2%;间质部、宫颈角、宫颈部、卵巢、腹腔各一例而漏诊。临床分型:囊胚样未破裂型15例,破裂型17例,流产型15例,陈旧型2例。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异位妊娠定位准确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异位妊娠;超声检测;定位诊断;误诊漏诊

作者单位:453100 河南省卫辉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1]。根据受精卵种植的部位不同,异位妊娠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等。随着彩色多普勒显像仪的应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应用超声检测异位妊娠49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年龄20~42岁,平均31.8岁;初次妊娠5例,未生育而有流产史20例,43例有痛经史,36例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38例表现有腹痛,腹部压痛,肌紧张,反跳痛,全部病例有2~6周停经史。2例经阴道刮宫处理,47例开腹手术治疗。

1.2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我科选用GE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右侧卧位,经腹壁扫查中下腹部及耻骨联合上区,探头接触腹壁时压力适度均匀,记录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双侧附件,宫颈宫角及其他部位有无异常回声等。

2 结果

本组49例,超声正确诊断44例,占89.8%,超声漏诊5例,占10.2%;间质部、宫颈角、宫颈部、卵巢、腹腔各一例而漏诊。临床分型:囊胚样未破裂型15例,破裂型17例,流产型15例,陈旧型2例。

表1

异位妊

娠部位 手术

例数 超声诊

断例数 超声漏

诊例数 符合率

(%)

输卵管 44 44 3 93.1

间质部 1 1 0 100

卵巢 1 0 1 0

宫颈角 1 1 0 100

宫颈部 1 1 0 100

腹腔 1 0 1 0

合计 49 44 5 89.8

表2 异位妊娠超声影像临床分型(例)

超声影

像表现 未破

裂型 破裂型 流产型 陈旧型

胚囊样回声 15 0 3 0

混合型包块 0 12 7 1

实质性包块 0 4 5 1

衰减性包块 0 1 0 0

3 讨论

3.1 各部位异位妊娠超声表现特点 输卵管妊娠、壶腹部、峡部及伞部妊娠,尽管在声像图上难以区别。但只要细心检查,依然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囊胚型在附件区有一包快,内含囊胚,有时可见到胚芽;混合型型包块多为血块与流出囊胚样结构,有时可见到囊胚样结构,包块与液体相间;实质性包快多为陈旧性宫外孕,血肿形成后表现为中度回声,与子宫关系密切[2];衰减型包块输卵管妊娠破裂后形成血肿。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表现为横切面见胚囊偏于宫腔一侧,外侧肌层不全,纵切面子宫增大,宫底膨隆,胚囊极靠近宫底,胚囊远离子宫内口;宫颈妊娠子宫外形为烧瓶样,宫颈膨大,可见胚囊和胚芽;子宫角妊娠表现为子宫增大,囊胚靠近子宫角,囊胚外侧有肌壁包绕;卵巢妊娠表现为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快;腹腔妊娠为有急腹症表现,可见下腹腔包块,盆腔可见液性暗区。

3.2 超声误诊漏诊原因及对策 本组误诊漏诊5例,3例输卵管妊娠,因停经时间较短而忽略。卵巢妊娠1例,超声仅诊断出附件混合型包块,而未结合临床症状和停经史。腹腔妊娠1例,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异位妊娠,但由于经验不足,思路较窄,未考虑到腹腔妊娠。结合本组教训,建议临床科医生,对于腹腔及子宫附件区包块,要及时检测尿妊娠实验,申请单一定要陈述月经情况,是否有停经史等。超声科医生要认真阅读申请单,结合临床表述,超声影像作出科学诊断,减低漏诊误诊率。

3.3 超声定位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准确定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首先附件区发现环状妊娠囊样环状回声,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型妊娠,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间质部妊娠,由于组织结构特殊,发现时一般胚胎组织较大,或以急腹症就诊,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子宫角妊娠可在B超监视下经阴道吸刮术,子宫颈妊娠大部分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异位妊娠,都必须密切观察临床表现,随时做好手术准备,避免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冯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772.

[2] 钱藴飞,徐智章.超声诊断学.第1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551.

上一篇: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 下一篇:左旋氧氟沙星与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