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先学后教”中的导学案

时间:2022-07-19 04:38:50

摘 要:“先学后教”的导学课堂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阐明导学案的含义、作用和意义,弄清楚如何编写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

关键词:先学后教;导学案;编写

“先学后教”的导学课堂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先教后学” 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所承载的基本理念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成功实现“导”“学”互助,师生共同进步,以完成教学任务。下面谈谈导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案。

一、什么是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的要素有: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知识链接、自学导引、课堂活动、典型例题、基础达标、作业布置、提升拓展等。导学案包括几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合作讨论―课堂交流展示―课内训练巩固―教师点评反馈―课后拓展延伸。

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题式导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培养过程化。“问题”在导学案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策略方法的体现,也是学生“学”的基本过程环节的体现。因此,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

(二)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案为学生设计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节,教师依它可以调节教学环境和课堂节奏,促进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提升。

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为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课前预习状态。

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导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学生有备而来,听课心中有数,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导学案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同时,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学生集中精力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导学,通过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启发巩固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学会自主学习。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一) 编写导学案前应注意什么?

1.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四个吃透”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知识的要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

2.让学生学习有路径、有方法

一是有路径,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二是有方法,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编写导学案应遵循的原则

1.依据课标、课本和考纲

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解和解读课标、课本和考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结构和教学过程。

2.立足基础,符合学生实际

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符合学情的情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预习思考题、典型例题、探究活动、作业安排和拓展内容。

3.确保科学性、不出差错

导学案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教学知识的科学性,不出现政治性和科学性错误。

4.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的五步学习法,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控制学生的学习作业量。

5.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内容设计,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设计,突出学生的课堂参与,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6.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虑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实施分层性任务学习、探究学习、目标教学、范例教学。

(三)导学案编写的误区

1.导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

2.导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导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应避免“导学案习题化”。

3.导学案编写共性化

导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并学有所得,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4.导学案编写“好高骛远”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

5.重“显性”,轻“隐性”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要写在导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学习达成。

6.重“讲评”,轻“探究”

有些老师认为导学案中安排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的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7.重学生“学”,轻教师“导”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由。

(四)导学案主要环节的编写要素

1.导学案中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

导学案中的“预习”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先学”,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方式理解教材并完成相应的基础目标。学生在导学案问题导引和方法引领下,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

导学案课前预习包括: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相关背景和思想意义,得出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椭圆的教学,预习中应复习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圆的几何特征,让学生做实验“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一周,观察画出的图形”。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提示,自学学习,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基础。如椭圆图形中各种量的意义与关系的归纳:(1)椭圆标准方程的形式:左边是两个分式的平方和,右边是1。

(2)椭圆的标准方程中三个参数a、b、c满足a2=b 2+c2。

(3)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求出三个参数a、b、c的值。

(4)椭圆的标准方程中,焦点的位置由分母的大小来确定。

(5)椭圆的标准方程是由三个参数a、b、c及焦点位置唯一确定,即只要知道三个参数a、b、c的值,就可以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因此我们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应运用待定系数法(其步骤是:先设方程、再求参数、最后写出方程),其关键是求a、b的值。 [来源:学

(6(6)2a称为长轴,是椭圆与x(或y) 轴的交点间的距离;

2b称为短轴,是椭圆与y(或x) 轴的交点间的距离;

2c称为焦距,是椭圆两焦(定)点间距离。

2.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怎样定位

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课前有目标,课内有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单元(课目)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一要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或避重就轻。二要具体明确,让学生能读得明白,让学生清楚要完成的任务。三要通过章节(课例)预习加以提示或课后思考练习再次强调。

导学案要通过问题导学落实三维目标,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

3.导学案的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导学案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

4.导学案中的练习怎样设计

导学案的练习设计应紧扣课时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如椭圆的教学可设计: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求椭圆的基本量,如长短轴,焦点等;

(3)椭圆知识的应用问题等。

练习设计也应考虑思维的跨度,运用知识时要重视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梯度推进。要使课堂练习达到较好效果,教师应重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导学案设计的课堂练习要针对课时要求,兼顾基础性和梯度性,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要求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防止走过场或抄袭现象;三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中要发挥订正和内化的作用;四是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功能与调控功能,确保练习能当堂完成、当堂订正和当堂反馈。

三、如何使用导学案

1.导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学案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编写、运用和完善导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2.导学案与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导学案”是学生的另一位老师,无声却有形。导学案也提供学生基本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可以增强信心,不断进取,从而学会学习。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需求,这会促进教师不断修订和完善导学案。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既是导学案的使用者,又是导学案编制的促进者。

3.导学案导学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学课堂”应成为学生解决问题与展示发现的平台,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导学案导学如何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处理二者关系要重视几个问题。一是以学定教。二是以教促学。一方面,教师应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关注个体的学习差异;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引导学生更系统学习,达到学习的更高层次。三是学教互动。

5.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如何安排

先给导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完成一定的预习目标。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鼓励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成果,以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提出看法。

6.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应要求学生课前自觉、主动、独立学习。教师提供导学案给学生后,应引导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认真预习,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导学案设置的基础练习,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先练问疑”。应要求学生做好思考标记和解题标记,学生课堂上做好学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

7.教师使用导学案有哪些要求

一是课前抽查或批注部分学生的导学案。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三是指导学生交流。四是用导学案拓展学生的思维。五是运用导学案应做到“四精四必”。六是灵活运用导学案。

8.教师如何运用导学案上好复习课

一是对照已用课时导学案,重组重点学习目标;二是根据单元要求提纲挈领,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三是挖掘隐性知识联系,设置问题系统复习;四是针对学生学习易错内容,设置练习加强训练;五是适当提高学习要求,进行必要的拓展训练;六是重视点评反馈、举一反三。

9.教师如何结合导学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内容辅导,力争日日清;对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注意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毅力和信心。

实施导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努力发挥“导”的功能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消化知识。

要关注学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表现,加强对他们的课前帮助和课后辅导,课堂上激励他们发言和展示。要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功能建设,应物色和培养得力的学习小组长,发挥小组长在导学案检查、小组活动和课后学习的作用,同时,赋予小组每位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导”得主动,就必须“想”得充分,这需要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

作者简介:肖学平(1962-),男,汉族,福建武平县人,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教师,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学校管理研究。

上一篇:这个春节在马来西亚度过 下一篇:七旬老人骑单车游览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