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7-19 12:19:3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其他综合素养的形成。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技能目标上,所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都非常注重专业课程设置,而对公共基础课程采取压减课时或干脆砍掉的方法。这直接影响到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提高。但无论怎么样,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需要,合理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既为专业发展服务,更为整体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服务。

一、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要求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教学乃至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都应该根据《纲要》的精神,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摆在首要位置,并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如何改革,涉及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方面。可以说,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公共课部都十分关注的事情。结合笔者所从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实践,首先必须弄清高职学生这个特定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基本知识目标任务;然后结合专业特点,确立技能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确立拓展目标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特定对象”施教。

高职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具有当代青年的共同特点,但又有其特殊性。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其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和学习习惯不好,人生的目标还较模糊。但是这一特定群体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又不同于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侧重于高技能培养目标,所以在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突出高技能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有效、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高职学生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接受实践的反应能力较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依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别注重学生对实践知识的需求,这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应从教学计划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每节课堂教学要做到服从和服务学生的实际和专业发展的实际、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等,由此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架起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桥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确立本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同时,与专业教研室进行研讨,既可以把握本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可以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专业在特定教学阶段的目标,更能体现专业的培养特色。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不同专业特点,公共基础课各学科教研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调研:一是深入学生和专业教研室,把握特定对象;二是进行研讨,确立教学计划大纲;三是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调研结果确立本学科课程在特定专业高职学生教学中的目标,围绕目标布局实施方案。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与专业教研室研讨的意义十分重大。专业教研室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明确,而且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比较详细,所以公共基础学科如若能“专”“基”结合,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教改工作就会取得突破性的创新,也更能配合专业达到教学目的。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某些专业的教学已经和企业生产相结合,而且课堂与“车间”开始结合,这给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能否做出课堂,能否进入到企业或“车间”,是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公共基础课程各学科都有自身的规律性,创造性的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手段、方法是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关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职业特点十分鲜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体现这一特点。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或贴切于学生实际的手段和方法,既可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又可以很容易地为学生接受,融会贯通。

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主要目的都是保证课堂效果和教学目标能够实现。高职学生的特定性,要求课堂的理论内容要尽量简明扼要,所以有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动了很大的脑筋。譬如教学中首先把教学内容归纳几点摆出来,再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事实来讲明,甚至直接由学生来讨论这些问题,教师再归纳。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所讲授问题进行拓展,在简单中让这一特定群体获得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譬如公共基础课程《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可以邀请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人员进入课堂,让学生明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专家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既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理论也能满足他们未来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而且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注重课堂教学之余,能否结合特定的内容直接把课堂教学移植到社会大课堂中来,诸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实际上很多专业课程已经做了)等,也是全新的挑战。关键问题在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根本的就是利用一切好的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四、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学改革,教师是决定性因素。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自身素质、能力、观念等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效果。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的限制,在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更是亟待加强。

公共基础课教学影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但公共基础课又必须与专业课程结合,并服务于学生所学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所以,教师除下基层、企业外,更多的时候要注重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

在专业课程教师开始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并不断进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培训再回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新形势下,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极大的改革要求,除不断培训外,实践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会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参加实践和调研,丰富课堂教学,越来越为公共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所重视。

另外,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又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可以依据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工作环境选择和设计教学重点。鉴于以上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除了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企业、市场需求的其他方面的功能。

(作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液压系统工作介质污染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