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时间:2022-07-19 10:24:04

浅谈怎样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摘 要: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中学生审美态度,即让中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提高中学生艺术修养。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首先以一幅画为具体鉴赏对象,对绘画作品本身内容和形式相结合进行理解与认识。对画的线条、造型、空间色彩、光线、形式等方面向学生进行展示。其次,讲解与实践相结合,首先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其次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发现艺术美;最后让学生讲述他生活中的美。

关键词:鉴赏力 艺术培养

一、艺术美及其特点

艺术美是各种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是艺术家通过感性对生活、对生命意义、对情感等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一种抽象表达方式。“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它来源于现实美,是艺术家对来自实际生活的体验进行加工、提炼,并使之典型化的产物。艺术美具有客观性,它不是艺术家凭空捏造的,不是一种纯粹‘属于心灵的力量’,其根源仍存在与客观现实中。”[1]艺术美作为美的观念存在形态,同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社会美、自然美相较,其特点十分显著。首先,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艺术作品和任何美的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没有形式,艺术作品无以存在,没有内容,艺术形式无所依托。其次,艺术美是美的较为完善和集中的形态。艺术美对现实美的反映是以人为中心的整体形象的反映,所以艺术美高于现实美,是较为集中和完善的形态。

二、作品艺术本身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1.绘画作品本身内容

1.1绘画作品线条

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由基本的点线构成,尤其以线构成完整的绘画内容。“线条是艺术最基本的形式要素,它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线条能提供结构样式”。[2]线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物体的重量感不同、质量感不同、远近不同,表现物体所用的线也不同。画厚重的物体,要用粗线条;轻薄的线条用细线条;粗糙的物体,线条参差错落;圆润的物体,线条要平滑;近的物体,线条明确;远的物体,线条模糊。直线、弧线给人挺拔、坚硬、充满力量的感觉;粗细自然的线条,或遒劲有力或纤细飘逸;曲线,体现出柔和、优美、有韵律感。在欣赏一幅画时,观察其线条的变化便能了解作者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思考。线条的灵活运用不仅体现作者的绘画技术,更反映出一幅画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

1.2绘画作品造型

造型即创造形体 ,是美术的主要特征。最直观的是物体造型,是方是圆,是暗是明,是虚是实。物体在绘画上表现出空间及深度,受光方位、光线强度,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及体积感。作为一种静态的物体造型,更多的是再现生活“常态”,再结合作者的绘画初衷,将物体“放置”在二维空间里边,再利用色彩、光线、空间、“修饰物”等众多绘画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更深层次的造型包括绘画中物体的大小比例、色彩的明暗强弱、线条的粗软硬细、作品呈现的整体“走向”等等。作品的造型设计以及呈现,是作者思想意识中的抽象形式的“再现”。任何绘画都是以自然为本,经过不同的造型呈现出作者不同的现实思想感悟以及对绘画的“态度”。如达芬奇,“借助理想分析和科学的研究赋予其作品“知性”的成分,尤其具体到处理每条外轮廓线条时,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微妙美化,观者能从其中很直接地感受到这种形背后下的理性心理”。[3]

1.3色彩

一幅绘画作品的色彩运用如何,直接决定绘画作品的整体基调。色彩的明暗、厚重等效果在绘画中的作用不同。色彩的使用首先由绘画物体的客观性和绘画题材决定的,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呈现出的颜色。色彩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暖色调偏向阳光、激情、温暖等因素,较为感性;冷色调则倾向与沉默、冰冷、冷静等因素,较为理性。色彩的选择取决于绘画作品的光线、造型、题材、思想表达的需要。不同内容形式的绘画作品对不同色调有不同的要求,色彩在整幅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4光线

绘画中光线的体现为明暗,暗处即背光,亮处即“向阳”。光线在绘画中的运用,使整幅画作呈现出空间感和构成基本造型。画作的光线的描绘要以自然光线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在画作中体现光线的自然、客观现象,给观众一种自然、亲近的观赏感受。光线的呈现与色彩紧密相连,色彩是光线的呈现方式和手段,所以,在绘画中,既要考虑色彩的明暗,也要考虑光线的强弱等众多因素。

1.5空间

“和线条一样,空间也能传达某种含义”。[4]在平面中展现二维空间甚至三维空间,与构图设计安排紧密相关。有的画作展示出来的空间显得异常狭小,有种“施展不开”的感觉,有的画作仅在有限的平面中却能展示出“大千世界”的开阔与丰富,整个绘画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绘画空间的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色彩、构图、光线运用、整体比例等等。

2.绘画作品本身形式

2.1平衡

平衡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则之一,也是绘画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绘画如书法练字,讲究“上紧下松,横细竖粗”。一幅画是否平衡,反映作者的心理状态是否也是“平衡”的。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观点不一样,所以视觉心理平衡不一样,所绘制出来的画作的平衡点也不一样,有的偏向左边或者右边,有的在画面中心,有的在上或在下。当然,这也和题材有一定的关系。最常见的平衡是对称性的平衡方式,对称性的平衡方式易使人获得相对静态的、平稳的和简洁的秩序感和庄严感,但这样的平衡方式也会使人感觉生机不足,缺乏灵活性。

2.2和谐

平衡和和谐是分不开的,平衡是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谐包括色彩和谐、构图和谐、造型和谐、空间和谐等多方面。和谐是塑造形式美的重要手段。“绘画艺术,其实质就是通过对画面各个形象的安排来组成的一个和谐整体,因此,绘画中的和谐问题主要表现在形体之间、色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统一方面。”[5]如一幅画在观赏过程中举例说明和谐性,让血红色呢过充分认识理解和谐在作品中的感受。

2.3韵律

绘画作品的画面呈现给观众的除了画面感,还有一定的韵律感受。韵律,包括声韵和节律,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如音乐,以韵律节奏打动人们,韵律的快慢、高低的不同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音乐享受。如在建筑艺术中,建筑群的高低起伏、疏密聚散,建筑风格和具体结构,都是独特的节奏韵律。绘画有色彩韵律、构图韵律、线条韵律、空间韵律等不同元素的韵律,如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曲韵律独特的乐曲,绘画不同元素的韵律组合在一起也是一幅独特的画作。绘画韵律有高有底,有快有慢,有欢乐有悲伤。这种绘画韵律的视觉体验需要中学生对绘画艺术有一定的理解、感悟。

2.4对比

绘画形式体现出来的对比有色彩对比、材料对比、明度对比,构图对比等多种绘画对比形式色彩对比能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将作者的思想凸显在色彩对比之中,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绘画,如黑白、红绿等,在突出绘画色彩语言的同时,将作者的性格、思想、生活态度也一同表现得淋漓尽致。材料对比。如水墨、油画的对比,水墨给人飘逸、轻快的感觉,油画从质感上给人浑厚、繁复的感觉,这也是东西方绘画形式差异之一。明度对比。明亮的色调带给人欢快、轻松的视觉感受;灰暗的画面让观众感觉沉重。构图对比。横向构图的绘画视觉较开阔明朗,信息量较纵深面大,横向构图多“记录”事件、风景全貌;纵向构图的绘画空间深度较横向构图深,视觉向纵深延伸,纵向构图多是局部绘画。利用绘画作品进行对比讲解,给学生一种深刻的认识。

三、讲解与实践结合

提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老师讲解为辅,学生实践为主。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学习能对美术有自己的更深层次的见解和感悟。首先,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要懂得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素描、速写、色彩运用、结构的掌握、空间的设置、线条的粗细运用等等。在学习这些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学生能从中体悟出基本的作画要领以及思想节奏。其次,学生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艺术美。生活、思想、艺术三者是相通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思想寄托于艺术。学生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总结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艺术美。只有对生活有细心的观察、总结和感悟,才能在美术修养方面与作者有“心灵感应”,更直接、更全面地对绘画作品进行鉴赏。最后,让学生讲述他生活中的美。这一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加仔细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除以上三点外,学生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要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包括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等。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让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达到一个基本的层次。在观赏作品时,能立即知道它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同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思想。其二,要学习相关的哲学、经济、宗教等知识。一幅画所体现的哲学知识、经济背景、宗教内涵以及民族风俗等等都要靠学生自己去积累、总结。学习哲学知识不仅能使我们了解艺术作品各个时期的哲学基础,而且也能培养自己的哲学思考能力。其三,艺术观念开放。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只欣赏具象的一面,也要欣赏到抽象的美;不能只欣赏美好的作品,丑陋的作品同样有它存在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保强《艺术欣赏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页

[2] 劳伦斯・斯切内特・亚当斯《艺术鉴赏讲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1页

[3] 汪莺莺《不可替代的形――浅谈绘画造型中形的重要性》 客道巴巴

[4] 劳伦斯?斯切内特?亚当斯《艺术鉴赏讲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63页

[5] 朱守信《平衡、和谐、对比――绘画形式因素探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二卷

上一篇: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在应用技术大学心理健康咨... 下一篇:在物理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