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7-19 10:02:17

就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

(重庆市合川区小沔中学 重庆 401520)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本文从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理论依据出发,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老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针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确定的研究专题为“合作学习,学习合作”,力求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流互动而自主建构的过程,知识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合作讨论等活动来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它的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它体现了学生是认知主体的现代教学观,体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这些都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培养的。

2. 指导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2.1 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常年的教学使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于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的传递者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只有首先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才能继而产生方法上的变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即使形式上有所变化,也只是表面文章,而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2 认真做好各项准备。 (1)合作形式上的准备。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恰当地选择组长。许多研究合作学习的专家建议,应当按学生的不同情况如成绩、智力、性别等进行分组,这样学生在小组里可以互教互学。这里所说的小组,一般可以是四人组成,因为班级人数较多,排座位的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但有时采用什么形式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2)学生思想上的准备。 为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不光教师要转变观念,同样也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首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相互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操作,因此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其次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在合作学习时,不仅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因此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使小组内有一种团结协作的风气,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气氛。

3. 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学习合作,下面就以北师大版高一年级上册《三角函数》这章中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节中的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为例,介绍一下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

(1)合作学习基本知识点。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都是教师通过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但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合作、体会合作,我建议同学们在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同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基本知识点。在课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同小组的人你不理解的地方我来教,我不理解的请教你,小组成员都不理解的还可以共同想办法解决。在学生自学完成后,在由各小组成员总结掌握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方法。

(2)合作检查基本知识。 当学生自学完生字后,我们要检查自学情况,为了提高效率,也使检查面达到100%,我引导学生同桌间合作互相检查各种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掌握情况。在检查的过程中,我建议同桌间相互写出一些角,交换来判定各种三角函数的符号。如果掌握不熟练或不准确,同桌之间就要耐心帮助,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把这一知识学好。

(3)合作巩固基本知识。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效果,我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由教师写出一些任意的角,以五个角为一轮,对班上各小组进行比赛,看那组做的又快又准。做的最好的,全班同学一起说:太棒了!以此鼓励。

(4)合作讨论问题。 应该说读书不是目的,我们要通过读书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想法和感受,并乐于同别人进行交流,当然在交流时,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因为四人小组里人数少,发言的机会多,更便于交流。

为了使这种合作讨论效果更好,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细致的指导。我引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时绝不能只当听众,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围绕着问题,能说的多说,不能说的少说,但不要不说。对于别人的发言要认真倾听,同意他的说法要表态发言,觉得他说得不够全面要补充,认为他说得不对,可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总之在小组讨论时,同学间要真正互动起来。学生活动时,要认真地进行行间巡视,发现小组讨论搞得好的就及时表扬,供大家学习、借鉴。我认为这种形式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进行交流,避免过去全班讨论时只能有少部分同学和老师交流,其他同学得不到锻炼的情况。

在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还有很多,总之要力争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4. 合作学习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在合作学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更加和谐统一。 在合作学习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老师的启发引导;有学生的分组讨论,有老师的深入诱导;有学生的全班交流,有老师的进一步指导,这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形式,我认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二者得到和谐的统一。

(2)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讲解,而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领悟的。再有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全班讨论时发言的人数自然不会太多,不能形成自由发言的气氛,而且几个同学把答案一说,就限制了其他同学的思路,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间一长,还会导致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独立思考,只等着同学说出答案,从而滋长学习的惰性。而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入课堂,做到人人思考、人人发言,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兴趣。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缺乏合作意识。而当我们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问题向同伴求助,不觉得难堪;同伴有了困难,热情相助,不嘲笑挖苦,同学间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聚在一起,每个人就会出现被别人评价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自尊心被激活,学习动机也增强,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表现自己。在合作学习时,可以互相模仿,这样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后由于是一起学习,可以消除学生自己学习时产生的心理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形式很感兴趣,每次一起学习时,积极性都特别高。

感触:通过对“合作学习,学习合作”的研究,最大的收获是使学生学习了合作,学会了合作,使学生进一步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更加乐于学习,但同时我也认识到目前我们开展的合作学习内容还很浅显,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使合作学习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中学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师大出版社 2002

[3]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1995-12-29

[4] 关文信.新课程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在作文中放飞情感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