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减负不减质”

时间:2022-07-19 07:34:01

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减负不减质”

【摘 要】如何科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历练能力、张扬个性呢?我们在长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总结了基本+自由天地(特色作业)形式,源于教材的实践性作业、生活化作业。使作业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富有了新意,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关键词】减负;作业;个性化设计;自由天地

如何科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历练能力、张扬个性呢?新课标指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团结小学长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总结了基本+自由天地(特色作业)形式,源于教材的实践性作业、生活化作业。使作业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富有了新意,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一、基本+自由天地模式

所谓基本作业,即关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作业。这一部分作业是保证底线目标达成的必要练习,是拓展性作业的基础。我们的特色作业是自由天地。自由天地,是我校语文教师多年实践总结的特色作业,也是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特色体现。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上,有自由天地、展示台、我的积累、我的收获、我的感受等等。学生在自由天地里用各种鲜艳的色彩和图形创作一幅表达课文意境的画面,或者写上三两句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还可以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甚至可以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写上去并用彩笔精心装扮作业。学生在自由天地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盼望着每一次写作业,把每次写作业当成自己的一种思想的放飞,个性的展示。让孩子们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享受。

二、源于教材的实践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改写、扩写、创编。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朦胧或留下的空白,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充盈去丰富。让学生学完《穷人》后续写故事;在学完《秋思》后,引导学生抓住古诗文语言凝练之处,意境深邃之处展开想象,改写成记叙文;学习了《秦兵马俑》,编写导游词,组织小导游活动,或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风景画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图文并茂”使他们在脑海中把画面和文字结合起来,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创造性阅读中,培养了理解、处理、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的学习。

(2)配合教材开展系列活动。如二年级的第一单元秋天主题。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的秋天”创作画活动。以“我眼中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为载体,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大自然,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和生活的乐趣。三年级“我的课余生活”活动。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设计作息表格,动口说一说,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源于教材的实践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扩展和延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做、动脑想,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感受,积淀了语感经验,扩大了信息容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源于生活的实践作业

1.在生活中识字

(1)让学生在新环境中识字。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我们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设计桌牌:包括学校、班级、姓名。每次上课前两分钟就开展“认同学”游戏,孩子们很高兴参与这样的游戏,既满足了内心的渴求,认识了新老师、新同学,又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认识了不少新字。

(2)让学生在办小报中识字。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指导学生办识字剪贴小报,并展开交流和评比。比如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路牌,如报纸上、商标上、食品包装袋上……将这些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小报上,在班级展示交流。这样的活动,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他们不但兴趣浓,乐于去认字,而且通过交流,相互学习,认识更多的字。学生既有了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语文,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2.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精神生活和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推荐各种课外读物,开展了“亲子共读”、“我爱读书”活动。利用阅读课、活动课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读书交流活动主要是开展“四会”“四文”活动,即古诗诵读会、故事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还通过亲子共读记录卡、书海拾贝阅读记录卡、读书小报、等文字形式展示读书成果。课外阅读的作业由于是自主的、独立的,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兴趣高。学生在阅读交流中充实了语言素材,积累了语言精华,加固了文化底蕴。

特色作业的设计带来了作业的新变化,作业内容由老师布置,变成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种类由单一的读读写写,变成了阅读感悟、实践体验;作业的形式由枯燥的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作业的评价由教师的评定,变成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流展示、改进提高。学生把作业看作了感兴趣的活动,表达方式自由,富有个性化,自然消除了心理压力。作业不再是负担,让孩子们在自由天地里放飞个性。自由天地——这一特色作业达到了“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劳动教育课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