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及干预对策

时间:2022-07-19 06:35:24

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及干预对策

摘要:时间管理倾向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的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关系。本文综述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学生时间管理技能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干预对策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及结构

时间管理倾向是在2001年由黄希庭和张志杰最先提出和界定的。它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个体对待时间的认知、价值和态度体验,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是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管理的重要因素。[1]

二、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进展

1.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年级差异。阮昆良等人对6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邓凌在研究中表明,中学优生和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向不相同,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二时表现最低,随后逐渐提高,是折线式发展过程,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初一时表现最好,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差,优生的总体时间管理倾向要高于后进生的时间管理倾向[3]。

2.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差异。有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管理倾向的维度中,除了时间分配这一维度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3]。这一结果与邓麟的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男女生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不同。女生比男生一般要更加细心和有耐心,这使得女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会更加详细,并把时间具体到某一行动上。而男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倾向于制定一个大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很少有具体而详细的计划。另外,男女生的学习策略不同。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女生较男生的学习态度好,动机水平高,更易于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学习任务[4]。

3.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的关系。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余民宁、陈景华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具有预测作用。张志杰等人的研究指出,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通过时间监控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5]。张锋、刘聪的研究显示,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其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阮昆玉等人的研究证实,时间管理倾向可以通过影响学习效率来影响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2]。另外,秦启文、张志杰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6],所以由于中学生随着学业负担加重,导致心理健康随着年级增加而降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训练。

三、干预对策

为使中学生掌握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及心理健康水平,在此提出以下几个干预对策:

1.学校应增强对学生时间的关注和管控。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7]因此教师能否很好的管理课堂时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一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一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一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一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8]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规律,把握最佳教学时间,根据不同时间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另外,教师要逐步探索合理利用和分配时间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些自由分配的时间,使他们能够自主地最优化地利用时间。

调查走访表明,大多数中学生都感到睡眠不足,甚至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好好睡一觉,因此学校作息时间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校来说,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使学生们能够劳逸结合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2.家长应加强对孩子时间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弗洛姆认为,检验一个家长给孩子的爱是否是优质的试金石是是否愿意充分地对孩子放手,是否愿意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9]。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适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规划属于他的时间,通过种种实践机会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家长在放手孩子自我管理时间的同时,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家长应做到:一是教会孩子分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最重要的事,二是引导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三是尊重孩子利用时间的权利。要使自我管理时间成为孩子内在的需要和习惯,这需要家长学会监督和检查,锻炼孩子的约束力和意志力,确保时间管理的有效性。

3.学生自身应提升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按照黄希庭的观点,时间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就是对时间的看法和观念。因此,良好的时间意识是强化时间观念的基础,首先,中学生必须树立自我时间管理的意识,要坚决摒弃那种时间是不可操控的观念,自己多读一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如何珍惜时间、管理时间的书籍,以此来为自己树立榜样,激励自己。其次,中学生应分析事情性质,在最佳时间内尽量做正确的事,要正确处理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事情的价值来投入时间,把最佳的时间和大部分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再次,中学生应确立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应尽可能做得明确、具体,要有时间的规定性,要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行的短期目标,并且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还要及时调整目标。最后,中学生要防止拖拉现象的出现,要做到:为自己的学习、活动设定清晰的截止日期,并告诉家长、老师或同学你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完成任务,以此来激励自己。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2]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35-38.

[3]邓凌.中学优生与差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研究.教育探索,2005,3:58-60.

[4]邓麟.不同校风下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初步研究[M].黄希庭,校风班风与人格教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91-204.

[5]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6]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2002,25(3):360.

[7][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7.

[8]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9][美]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健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8.

上一篇:浅析提高初中英语学习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