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习题与坐标系之间的知识渗透

时间:2022-07-19 06:09:04

初中化学习题与坐标系之间的知识渗透

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或多或少的知识渗透。如在化学的很多习题中都渗透着直角坐标系,这类题目文字叙述不多,利用直角坐标直接描述化学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使化学和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就此类习题的解答进行简要分析:

1.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面的知识渗透

这类习题的解答过程,只要抓住纵、横轴表示的涵义和曲线变化意义,就可从中得出答案。

例: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是:(注: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

分析:MnO 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但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所以MnO 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会不断增大,反应完全后成为定值,故选A。

2.在元素含量计算方面的知识渗透

这类习题的解答,不仅要搞懂纵、横坐标的不同意义及数据关系,还要了解各元素的性质,有的还要结合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才能完成。

例: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合理的是(B)。

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铁的前面,与酸反应时,锌的反应速率比铁快。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Zn+H SO =ZnSO +H

652

Fe+H SO =FeSO + H

56 2

等质量的锌比铁产生的 H 质量要少,故选B。

3.在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的知识渗透

在解决这类习题时,一定要根据纵、横坐标找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讨论、计算得出结果。

例:已知H 能在O、Cl 中燃烧,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气体x(x=A、B、C)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 的分子数n(H ),已知A、B是纯净物,C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的 n(A):n(B)为:(C)。

A 2:1 B 2:3C 2:5 D 1:1

分析:由图可知:H 与A反应消耗的分子个数比为1:1,则A为Cl。

H 与B反应消耗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B为O 。C则为O 、Cl 的混合物。

设:消耗Cl 的分子数为x,O 的分子数为y.

H +Cl =2HCl2H +O =2H O

4.在溶解度计算方面的知识渗透

溶解度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温度与溶质的质量所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所以直角坐标图在溶解度计算题中出现的几率最多,在解这类习题时,要注意各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而抓住解题的要领,得出结果。

例: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C。

2) 温度为t℃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A=B>C 。

分析:1)物质A的 溶解度曲线“坡度”很大,说明它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的一点对应的横坐标上的点,就是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

2)t ℃点上的虚线与三条溶解度曲线相交点所对应纵横坐标上的点依次是t ℃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5.在溶液酸碱性方面的知识渗透

这类习题关键是要抓住酸碱度与PH对应的关系。

例: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NCl溶液,溶液的PH随所加HCl溶液体积的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B)。

分析:1)NaOH溶液显碱性,PH >7,图像起点应在7的上面。

2)NaOH与HCl反应溶液的PH下降,当HCl过量后PH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化学.中考全案,2007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应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