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

时间:2022-07-19 05:50:01

浅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

摘要:遵循“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本文从植物自身的植物学特性和植物与湿地的相互关系出发,分几个层面来剖析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研究如何综合景观美学和景观生态从而达到科学和美观的景观植物营造效果。

关键词:湿地 植物 生态 景观 营造

中图分类号: S3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follow the "respect for nature, and return to natural" principle, this paper, from the plant their own botany properties and pl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tland, based on several points to analyze the level of artificial wetland landscape plants build, research how to comprehensive landscape aesthetics and landscape ecological achieve science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plants build the effect.

Keywords: wetland plant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研究意义:对人工湿地的研究,国内大部分都停留在其净化污水的研究领域,本文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其景观植物构成和特性,进一步认识人工湿地及其所展现的景观美,进而更好地认识自然及自然景观美。

1、相关基本概念

1.1 人工湿地

湿地(wetland)的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由于湿地和水域、陆地之间没有明显边界,加上不同学科对湿地的研究重点不同,造成湿地的定义一直存在分歧。湿地(wetland)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的研究活动则往往采用狭义定义。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1.2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在植物景观设计营造中,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营造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又能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成功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是静态景观的协调、统一,也应该是一种符合生态植物群落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2.人工湿地景观的特性

2.1生态性

人工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维持区域水平衡、生产可利用的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功能。通过对人工湿地生态景观的营建,可有效地改善城市内过于单一化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促进城市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从而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还可以成为鸟类和其他湿地生物的栖息地。所有的这些使得人工湿地景观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性。

2.2自然性

人工湿地虽为人为设计的,但其在形态和结构上都尽量模拟自然形态,以适应湿地生物系统的形态和生物分布格局,利用人工方式艺术化地表现自然美,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定的自然性。

此外,存在于人工湿地中的各种生态要素,包括湿地动植物、自然气候气象因素等,都使得人工湿地景观具备了一定的自然性。特别是人工湿地中的水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景观的体现。

2.3主题性

主题性主要是指人工湿地的景观建设要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不同地方的人,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乡土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一个成功的人工湿地景观必然是适宜于乡土并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景观,必然结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

此外,主题性还体现在针对具体水质指标所选用的主题植物材料以及系列特色植物材料和特色园林小品景观的应用上。在选择湿地植物时,乡土植物应该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们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们具有成活率高、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同时又较能体现地方特色,而这种地方特色往往又是现代城市所缺少和越发注重的。

2.4特殊性

以往进行的园林设计多以陆地为主,兼以部分的水域部分,而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则是以水面及水滨环境为主,辅以部分的陆地。人工湿地景观构成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动植物景观构成方面,湿地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是一个能够基本维持自身平衡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动物或植物种类都是自然状态下存在的,应尽量遵守湿地原有动物的食物链平衡法则以及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不要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湿地生态系统失衡。

3.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考虑与生态环境和周边景色的相容性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建时,无论是认为改造还是营造一个全新的植物景观,都应从整体群落出发,不能单纯地从某个物种考虑,突出植物群里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比如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采用早园竹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示其群体美,形成优良景观。湿地植物营造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在引入非本地品种时也应慎重。不仅考虑植物景观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还要考虑与周边景色的相容性,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以不损害原境生态和景观为前提,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比如西溪湿地历史上有大片芦苇荡和梅林,以及众多人文历史胜迹,由于时过境迁,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 不可能全部恢复,否则必然与现有景色格格不入或造成既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人工湿地景观营造时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应以现有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将三者联系起来。

3.2营造多样的湿地环境

湿地植物景观营造中包括了一些生长在水中和湿生土壤中的水生植物,还包括在水池和湖泊边缘生长的植物。在进行各种植物搭配时,还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的搭配。同一区域的水面植物盛花期应该有所不同。同一花期的植物,其色彩也应该不同,保持四季景象丰富,层次丰富多样。

3.3不能追求立杆见影的效果

采用自然生态恢复的方式来营造湿地植物景观需要经历生物演替的过程,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过程,任何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而便捷的途径就是顺应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进行。通过适当的人为干预,按照自然状况下的顶级群落营造,往往可以使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较快达到稳定状态,缩短营建时间。但达到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仍需要时间的雕琢。在演替的过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变化的植物景观,直到形成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实现最终效果。

3.4特色植物景观营造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和个性,在植物景观营造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出一个真正属于该地区的城市湿地景观,发现、选择该城市湿地景观最具地方特色植物景观作为重点营造。在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时,想象力十分重要,需要靠设计者对场地特色进行挖掘,并通过设计进行强化,同时也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摆脱次序、规则的束缚,反对无原则的拷贝和移植。在设计中张扬个性才能营造有特色的湿地植物景观,才能营造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色湿地植物景观。通过色差、形状等的对比避免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单调感,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早园竹、芦苇芦荻和芒草群落,形成了很美的意境。

结语

人工湿地景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形式,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湿地景观,不仅极大丰富了城市绿地类型,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工湿地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植物景观,是一项综合了诸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有要满足景观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人工湿地景观植物营造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场地内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湿地景观。

参考文献:

郭晓瑜 城市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杨晓冬,王芳 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J】林业科技情报,2006(2):91-92

陈小娟 论园林植物造景艺术【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1):84-88

李志刚 我国植物湿地植被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3-18

包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08

上一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探讨 下一篇: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