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建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2-07-19 05:20:13

浅谈土建管理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

摘要:我国有着广阔的疆域,在其之上生活的五十六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区域文化、在各个地区的制度实施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情况。所以,针对于我国监理工作的发展来看,强制性的实施会造成在工作上的不合理。除了地理上的因素之外,还有这社会上得问题,市场的不成熟、独立性差、以及服务性还不够强等诸多问题都成为监理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土建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监理工作的现实特点

1、强制性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看,针对于建筑工程方面有着具体的明文规定。《建筑法》表明:“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监理的建筑工程的范围”由此可以知道,对于监理法的实施,国务院有权利规定地域和范围,并且在《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也划分了具体的类型和监理的范围。

2、浅社会化

由于我国的具体的发展问题,导致在实行监理制度的时候,遇到了实际的问题和障碍。近几十年来,对于在实行监理制度的时候,各个地区的保护措施的使得监理制度推行遇到了根本性的障碍。不仅仅只是政府对于条块的分隔,还是便是垄断措施。诸如此类的行为使得监理制度一直得不到市场的支持,这样便不能公平的进行竞争。并且,对于监理制度来说,还不能够脱离行业来进行独立发展,这样便造成了浅社会这一障碍问题。

3、半市场性

监理行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受到多方面的管理和牵制,尤其是在政府方面。正是因为质量监督站在转变了职能之后,以及监理的强制产生,这使得监理在对于市场方面的作用被极大程度的缩减,反而受到了政府的保护。不仅在这方面,针对于依附传统行业这点,监理也同样受到极大地约束和限制。

4、非独立性

针对于我国在工程监理业方面的管制,从而造成了工程监理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这其中,监理企业表现的更加明显。就目前来看,监理企业在进行职能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和控制,并且还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束缚,这使得监理企业在极大程度上不能够施展出真正的职能。所以,监理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只能够一边照顾着政府相关的管理者的政策,一边还需要对于建设单位所提出的要求达到尽可能地满意。这样的复杂过程,监理企业必须在保证两边都不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够继续进行工作。一旦出现状况,监理企业也需要在风险下想尽办法保护自己。这样发展来看,本来需要注意的工作核心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进行思考,监理企业也失去了独立性的工作能力。如此发展,监理人员也就丧失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权力。

5、弱服务性

根据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对于工程的监理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实际的水平检测。然而,很多的相关人员都缺少实际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的欠缺以及综合素质的下滑使得监理工作开展的十分困难。不仅如此,具体的监理方法和手段也相当落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监理企业直到现在也没有办法为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功夫,达不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并且由于监理企业在收取费用的时候相对较低,很多建设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要求,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监理企业的真正作用。

二、土建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方法

1、加强工程建设的计划性

在工程建设前,就应该先做好各种具备预见性的计划工作。例如材料管理、工程设计、人员安排、施工组织等。并要做好风险性预测,注意工程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有个心理准备。同时,事先计划需具备灵活性,能根据实际安排随时调整。某些关键环节,更要做好精确计划。

2、加大对土建施工现场的材料监管

建筑工程的材料费用能占用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六七十。加大对材料的监管力度,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施工单位在平时,就该广泛收集货源信息,对这些货源进行调查,结合自己的施工所在地,依照“就地取源、降低成本”的原则,找到物美价廉的合适货物。财购人员必须熟悉业务,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做到货比三家,买到质量从优的货物。货物运到后,则要做好材料的保管。切忌违规乱放,以防出现潮湿、挤压、损坏等种种状况,造成材料上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要根据施工设计和实际需求,做好所需材料、设备的统计工作。在工程进行时,时时关注下材料的“膨胀收缩”。总而言之,需要注意三大方面:

(1)材料的采购。首先,材料财购单必须写明材料的实际需求、实际损耗,以及材料产地、品牌、规格、尺寸、材质。使采购人员能看的清楚,弄的明白,毫无差错地买到所需材料,避免采购到不符实际的材料。在采购材料的同时,采购人员必须注意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例如水泥的采购,因为其保质期大概三月左右,应该选在当地购买。如若要从外地购买,应该事先做好安排。同时,一次购买不能过多,而应该做好规划,既要保证材料的供应,又要保证材料的充分利用。采购好后,材料的堆放库要做好保护工作,安排人员查看,以防材料的丢失,确保材料安全。

(2)材料的现场管理。首先,要根据施工的进度以及实际情况,安排各种材料的进场。而不该钢筋水泥木板一窝蜂地涌向施工现场。其次,必须做好材料的验收。对材料进行例行检查,查看质量是否过关,然后做好登记工作,上报相关负责单位。第三,材料的堆放。材料应该分类堆放,且根据现场的平面布置图以及实际施工情况做好不同区域的材料堆放。另外,有些材料需要防潮,则要放在干爽的地方,有些材料忌阳光直射,则要放在阴凉的地方。第四,材料使用问题。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施工进度发放材料,材料出库时,要填写出库单,并对发放材料进行必要的追踪,明确材料去向,避免出现“谁用谁取”的现象。材料到了现场,要做好统计。对于库存材料的数目,必须了然于心,从而能进行更好的安排调配工作。此外,施工现场常常会有互借材料的现象出现,所以要特别注意在借用的时候,要做好在场的清点、登记,做好材料的转账记录。

(3)虽然材料在施工现场会有损耗情况,但是节约工程造价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供应和采购。因此采购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素质,能切实做到为工程节约成本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3、加大对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明确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对物的安全管理以及对于环境因素的安全预测和考量。安全小组应该时刻注意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电线有没有违规乱接的现象出现,施工脚手架是否牢靠合理,防火工作是否做到位等等。并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要端正态度,一丝不苟地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施工现场人员众多,除了安全保安人员外,施工人员自身也该具备应有的安全知识,全力支持安全管理工作。最后,在施工方案或是工程设计中,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要有一套基本的文明施工章程,遵循施工所在地的环境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需做好安全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明确安全的重要性,以预防为主,并用安全保证俨然有序的生产工作。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不是让两者互相制约,影响工程进度。

4、加大对土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首先,要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规划好理想的班组,对于不同的工程建设,做好不同的方案设计。并组织技术上的革新工作,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和先进性。做好试验工作,了解不同程序中所用材料的性能,结构,材料强度以及和拌料的百分比。对于设计图纸,应该进行深度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异议,和甲方与设计人员进行探讨,进行修正,使其切实符合现场施工工作。其次,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员应该做好示范工作,对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做好技术示范,明确质量标准。汇总施工技术各方各面的要点、明确质量要求,写明检查方法,备注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将它们做成文件,下发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该先交底再施工。再次,施工技术水平是工程质量好坏与否的关键所在,纯属标准的工艺,能使施工人员事半功倍。所以施工人员本身必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能掌握工程工艺流程。对于那些技术不熟练的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该对其进行培训和教导,保证施工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必须并具备应有的责任心,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一丝不苟,开展自检工作,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最后,制定质量检查方案,确定责任分布。在质检时明确不合格的原因,是工人操作,还是施工材料问题。如果人为因素,应该责任到人。

参考文献

[1]李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土建工程,2012

[2]陈艺平.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建筑科学前沿,2012

上一篇:浅析桥梁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的应用 下一篇:企业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