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时间:2022-07-19 02:36:18

谈谈新课程下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集体怎样备课。教师要加强交流合作,对课程标准和教学作深入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加强集体备课组织的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 组织管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备好了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既节省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该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内容有哪些呢?

一、教师怎样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环节

1、制定好备课计划。由备课组长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课标要求,在开学的第一周制订一学期的备课计划,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表。

2、教师提前预备。提前一周每位教师都要研究课标,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路,思考备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做好发言准备。

3、集体研讨。先由主要的备课教师讲述自己的备课思路和教学设计,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进行研讨,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最后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4、上课实践。各位教师按照集体研讨的教学设计上课,也可以多位教师讲同一节内容,教研组进行观摩学习。在仅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

5、交流反思。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上课反馈,以及观摩教学,认真思考,深刻反思,对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符合实际的个性化教学设计。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各门课程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依赖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以前的教学大纲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教学内容要点和知识要求上,而新课程标准阐述却又过于简略。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抱怨课时不够,而学生进行测试或参加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考题并非考查教材的内容,甚至可能遇到教材中未提及的概念。是试题“超纲”了吗?当然不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还停留在 “教教材”水平上。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特色是提供原则性的《标准》、多版本的教材,它给老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带来选择的难度。所以,教师教学前在对照《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教材的相应章节进行对比研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做好学情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生活体验、学习上的困难、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学生的认识和成长规律。教师要多想想,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下学生容易接受?在什么样的教学情景下学生感兴趣?在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容易沟通?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积极性高?什么样的教师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评价学生容易接受?

4、备教学方法

备教法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教学方法适当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怎样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教师在思考教什么的同时,还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怎样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5、备作业

什么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要有区分,有选择性,这就需要我们自编一些结合实际、质量较高的练习题。

二、集体备课组织管理

(一)规范管理要到位

备课活动要制度化。每周的备课活动要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和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为集体备课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防止备课流于形式。

(二)提前准备要到位

主备人要先行一步,深入钻研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出困惑与问题。其他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也要提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思考,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充分展开讨论,提高发言的有效性,形成好的教学设计,最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三)备课组长要积极主动

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人物,要积极主动的组织大家参与备课活动,开展备课组内各种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一般每周一次,备课组长需将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各学科教研组长及校教研室,及时收集、保管好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和讲稿,并将记录和讲稿交教研室存档,以便学校对备课组的检查考核工作。

(四)静心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记录下来,总结经验教训,再一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组在下一轮集体备课时先就前一次备课和教学过程的教学反思进行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与展评,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过程监控要到位

学校应该加强对备课组的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将集体备课纳入总体教研工作计划之中,作为学校工作考核一部分。相关部门要不定期对备课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并参加备课活动,给予指导。

在新课改过程中,备好课是教学顺利开展,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复杂、细致和重要的工作,为提高教学效益,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观念,促进教师成长,备课工作的开展很值得教师思考和大胆实践。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理教师培训手册[R].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地理培训手册[R].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初入职场•感触四“件”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