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时间:2022-07-19 12:15:24

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如今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长期的传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造成的是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厌恶数学,恐惧数学。究其原因是旧的教学理念、旧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34-01

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下一代需要学会学习、擅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发展,勇敢面对不断涌现的挑战。中学阶段,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使课堂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应有两方面的改变:其一是教师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的学习;其二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是一种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服务,教学的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过程。下文就有效学习提供一些认识。

一、教学首要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没有

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教师的教

反复练习、操练式学习过程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而新课程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什么是有效学习?国外多数研究说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复的练习的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理解性的学习纠正部分操练式学习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一些学习兴趣。而探索性的学习,它的效果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操练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没有显著的效果,有时甚至是负面效果。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对中学生解决发散心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显著的效果。现在有些学校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种叫“揪”或者叫“死揪”的办法,即我们常说的“题海战术”, 把学生 “ 揪厌”、“ 揪笨”,最终把学生“揪死”。这种学习不是我们提倡的有效学习,我们讲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是我们要大力提倡和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其功效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中学数学学习中的练习必不可缺,但更重要的是开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即有效学习。

二、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应

包括三个阶段六个要素

第一阶段是课前,包涵一个要素,是“探究”。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所遭遇的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其行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激发了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究过程遭遇阻碍,学生迫切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这时,会通过课本、网络等工具学习新知识。这种学习是自发性的、自主式的。第二阶段是课堂,包涵四个要素。一是“感悟”。 感悟是课前学习的延展,学生迫切需要展示自己课前学习的心得,强力要求解决课前学习的困惑。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也不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心得,总是先下定义,然后再强调一、二、三点,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非常累,效果也不尽人意。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练式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轻。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与交流,事实上活动与交流正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该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考虑是学生怎样的学,关心的是学生怎样思维活动。四是“生成”。学习过程是学生经历与知识、技能生成的过程,所有知识和技能都应当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和重新组合,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记忆。第三阶段是课后,包涵一个要素。就是“应用”,就是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反思和巩固,还会再次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提高求知的欲望。课后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如此循环,使学习向新的领域螺旋式推进。

三、结语

“探究”“感悟”、“思考”、“活动”、“生成”、“应用”是有效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上一篇:导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及时完成美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