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危情,是“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

时间:2022-07-18 11:35:59

人生进入暮年,本该颐养天年。然而,面对歹徒或非寻常事件,一些老年人不顾年老体弱,挺身而出,在他们成为众人仰慕的英雄的同时,他们也屡屡付出血的代价,甚至生命。当我们对这些老年英雄大加赞赏、报以掌声的同时,人们是否也有一番别样的感觉……

[新闻回放]

老人猛追小偷突发心肌梗塞死亡

7月31日上午6点30分左右,重庆市渝州路歇台子车站5―68号报刊亭前,两名佯装买报的青年男子,偷走了店员吴霞的提包。此时,正在附近散步的一个老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操起路边一根竹棒追了上去,他用竹棒向其中一个男子脚下横扫,该男子随即倒地,丢下手提包爬起来狂奔……

然而,当老人拿着包返回被盗报刊亭时,他的脸色煞白,手不停地颤抖,并口喷鲜血倒地而死,而他的手上还死死拽着夺回的手提包。随后,老人的家人赶到现场。人们这才知道老人家住附近,名叫杨正山,是福建三明人。

挑砖老人救人未果与被救者双亡

最近,在福州市晋江区鼓山镇远东村,发生一起救人者与被救者双双溺水身亡的事件。

当日下午5时许,在远东村内将军庙的后门处,一位年已六旬看守公厕的老太太,到河边挑水时不慎失足落水。附近工地上一个挑砖的老汉发现后,立即扔下担子,跳进湍急的河水里。然而,由于水深浪大,这位老汉人没救起,自己却沉进河里。至当晚7时20分,两人的尸体先后被打捞上岸。

这位见义勇为的老汉叫郑邦明,他平日不爱说话。然而,就是这个再平凡不过的老汉,却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用自己的生命教育世人:这个社会需要血性,需要危难当头挺身而出的勇气!

[社会反应]

老人该不该见义勇为?

据了解,这两位老人见义勇为的壮举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大多数人对老人的行为表示赞赏,称他们是“英雄”。然而,也有不少人认为老年人毕竟不同于年轻人,他们年老体弱,如果孤军奋战,很容易受伤甚至付出生命,得不偿失!

据悉,杨正山老人去世后,当地派出所对老人的行为褒扬有加,他们积极为老人撰写事迹证明书,并向重庆市有关部门为其申报“见义勇为”奖。

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两小偷和被盗报刊亭应该对老人之死负民事责任中的人身伤害赔偿责任。但杨正山老人的儿子杨宗基表示,父亲是为帮助别人而献出生命的,失主没有过错,因此他不会也不可能向失主索要补偿的。

被盗报刊亭的店主和员工说,老人的精神应该得到弘扬。但也有极个别人对此事不以为然,说老人明知自己有心脏病,患过心肌梗塞,这样拼命追贼,并且只是为了区区的数十元钱,付出了生命代价,值得吗?

而郑邦明,因为救人无果而死,所受的境遇也令人寒心。郑老汉去世后,被救老太太的家属对此事十分冷漠,始终没来看老汉的遗体,更不愿接待其从老家赶来处理郑邦明后事的家属……

当地的一些村民说出来的一些话更令人寒心:“没有救起别人,自己先溺死,怪谁呢?明知没有这种本事,何必去救呢?”“老太太又没有被救起,家属十分痛苦,难道还要承担什么责任吗?”郑邦明的妻子听到这些话后,十分心痛。

郑老汉的事迹引起福建省福州市以及宁德市的强烈反响,福州的多家媒体以及宁德电视台还专门报道了郑老汉的英雄事迹,省市有关领导看望了他的家属,许多人在为郑老汉落泪的同时,还捐了款。

[专家观点]

老人应该“见义智为”

面对越来越多老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却语出惊人,表示:不鼓励“见义勇为”,提倡“见义智为”。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年人毕竟不同于年轻人,除年老体弱外,有的还身患多种疾病,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并不具备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抗衡或紧急处理的能力,如果鼓励他们去扑火、救人或抢险救灾,往往是火没扑灭,别人没被救起,救灾也没救成,自己先把命搭进去了;如果与违法犯罪分子作面对面的斗争,很可能是鸡蛋碰石头,不仅徒劳无益,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包括生命的代价。从这种意义上说,提倡老年人奋不顾身“见义勇为”,的确不符合实际。

这位专家表示,不提倡、不鼓励,不等于反对。如果这个社会丧失了起码的“正义”“血性”,那这个世界,必然是冷漠和悲哀的世界。社会需要“见义勇为”,社会呼唤“血性英雄”。杨正山老人明知自己患有严重心脏病还勇追小偷;郑邦明明知自己体力不支还要下河救人,这两位老年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社会正义,让自己平凡的生命获得了不平凡的升华,他们的义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丽,也鞭挞了那些冷漠看客的灵魂。

因此,这位专家认为,尽管他“不提倡”老年人“见义智为”,但却鼓励和提倡老年人“见义善为”。也就是说,老年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或歹徒行凶、抢劫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救自护”,切忌“孤军奋战”。要用智慧处理眼前的情况,主动报警或充分发动群众,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实施英雄行为。

上一篇:是什么剥蚀了你的幸福 下一篇:守护千年汉阙31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