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

时间:2022-07-18 10:04:49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

1、转变工作思想,变革服务形式

1.1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以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将“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人才培养的原则。因此,学校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必须要把满足学生需求,加强全面教育作为工作目标,充分把握学生的阅读需求,积极调整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扩充馆内图书资源,建成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技术手段先进和服务体系完善的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建立充分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和亮点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2发挥创新优势。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资源积累上也具备了自己的优势。在图书馆建设上,学校如果能将这些资源高效整合起来,有计划地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优质特色服务,就能实现资源共享,满足读者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1.3开展课题跟踪服务。图书馆应根据学院课程设置及专业特点,设立学科馆员主动联系各系部与教学一线教师,从教学重点和任务出发,积极为他们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于搜集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有选择的提供给他们,提供连续性、针对性的跟踪服务,使搜集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强化馆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2.1加强复合人才培养。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逐步加深,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业务素质教育,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新技能的学习,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另外,高职院校还要注意人才引进,培养一批专业的复合型图书馆人才队伍。

2.2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馆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解答读者各类问题的咨询能力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馆内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馆员必须通过培训的手段来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才能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从而使其自觉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更好履行岗位职责,实现任务目标。

2.3实施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图书馆工作分工过细,造成图书馆员视野不宽,能力单一。要在不断地轮流换岗中,适应各种岗位,了解图书馆全貌并树立全局观念。通过轮换岗位增强馆员之间的交流,避免长时期在固定的岗位对于其他馆内工作漠不关心、“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出现,另外可以充分发挥留岗人员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优势,带领换岗馆员熟知岗位工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利用学生读者优势,加强宣传力度

3.1图书馆设立勤工俭学岗位:①勤工俭学的学生本身是读者,同时又在为读者服务,是沟通读者与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校园里广大读者中的一份子,便于与其他同学及时沟通,有利于信息反馈,推进图书馆工作;②有力缓解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可以延长图书馆开馆时间,扩大服务范围;③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呈现在了读者的监督之下。馆员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与层次。

3.2建立“书友会”,聘请“荣誉馆员”,本院按照一定的目标、宗旨、规定(会规),建立一种以书为媒介,组织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发表个人的读书心得见解,分享读书的乐趣,由此相互启发、促进思维、共同提高的群众性读书组织———书友会。另外根据年度读者排行,聘请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借还率高,热心为图书馆提供各类文献信息,尊师爱书的文明读者为“荣誉馆员”,适时地参与图书馆工作。

3.3利用图书馆资源,意在培养读者读书兴趣,鼓励读者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积极组织“读书节”、“读者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专题讲座”、“读者座谈会”等活动积极引导读者多读、善思、会写,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有利的沟通搭建平台,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

4、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和组成,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现在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图书馆的第一资源,对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图书馆建设时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这个主题,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者:高菲 单位: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贫困区生态农业发展 下一篇:一卡通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