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内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7-18 09:06:12

激发学生内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摘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需,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学习 内需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创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绝非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每位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人本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教师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立足于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借助各种途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砥砺自主学习意志,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树立起自主学习勇气和自信。

二、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方沃土。

1.形成自主学习氛围

在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位数的个位、十位上各表示什么,讲了一个故事:在公园里有9个兄弟1~9和小妹妹0,他们开心地在一块玩,可是自从来了“>”和“

2.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可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问题情境、矛盾情境、探索情境,等等。下面就是创设探索情境的课例:

在教学《10的认识》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猴举行“套圈比赛”,邀请10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套中几个?没套中几个?让学生们讨论,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接着再问,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三、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常见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等,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

1.导“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1)预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2)精读。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进一步深入思考,窥探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串读。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启“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教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1)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2)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3)善于采用变式思考;(4)善于精心设问。例如,在设计“平均数”一课的结尾时,老师问:这节课快结束了,如果你给自己学习打分(满分10分),你打几分?请一个4人组为代表发言。学生发言后老师又问:谁会算出这组学生的平均分?最后老师问:如果让你在“平均数”前面加一个修饰语,你会怎么填(有趣的平均数、善变的平均数、神奇的平均数)?这样结尾让学生意犹未尽,让学生思维、情感、智慧尽情得到张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敏锐性。

3.善“问” 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串联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特级教师俞正强六年级“复习课”他指着1/2问:你们谁能不说“二分之一”,但能表达1/2的意思? A(1)2/1的倒数;(2)1÷2;(3)0.5;(4) 50%;(5)五折;(6)一半。谁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从具体的描述中表达. B(1)2/4的最简分数;(2)分子是1分母是2的分数;(3)分母是2的真分数。你们还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去想吗?比如: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情趣调动起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4.会“说” 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

《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整叙述思考过程”,并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用启发式,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激活智慧。其次,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时应做到二个保证:①为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保证;②为训练学生会“说”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例如,在讲《9加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帮小兔子采蘑菇”。告诉学生小兔子已经采了9个蘑菇,小兔子想请你们帮它再采一些,可你采的蘑菇的个数不能超过小兔子采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准备帮小兔子采几个?算一算你和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经过讨论,学生互说,9加几的题就在学生们帮小兔子采蘑菇中总结出来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延拓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让网络成为青少年成长的进步阶梯 下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