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典诗词鉴赏插上理想的翅膀

时间:2022-07-18 08:12:57

为古典诗词鉴赏插上理想的翅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占有一定的分量。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一方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一方面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如,前面提到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就不难领悟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了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在挖掘中求新,在联想中创新。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 。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还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所有这些,只有广泛阅读才能获得。当然,光笼统地 “多读”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读好的作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三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和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上一篇:爱因斯坦的难题 下一篇:如梦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