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教育要体现人性之美

时间:2022-07-18 05:53:02

学会关心:教育要体现人性之美

再次拜读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在这本书里,她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会关心。教育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我们需要反复拷问自己的问题。我们从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结合当前教育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关心教育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这一教育模式没有反智致意的倾向,相反,它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挑战: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生活中最重要问题的时候,如何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整本书的核心是围绕“关心”二字。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

笔者在教学生涯中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2009年的时候,我中途接任九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位同学,整天很少说话,很少和其他人交往,其他同学也歧视他。因此,我准备找这个同学谈谈。刚开始,他见了老师很不自然,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我于是开始询问他的家庭情况,从询问中才得知,他从小母亲去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我从他的家庭谈起,谈生活,谈人生,谈理想,谈考试的目标,甚至谈老师。他终于开始说话了,从自己的家庭到学校的生活,他的口才丝毫不比其他同学差,关键是没有人和他交流。后来这位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他来信告诉我说:谢谢你,李老师,你是第一个让我开口说话的人。从这位同学的事例,我更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就是要学会关心,只有关心每一位学生,关爱他们的生活,才能体现出人性的光芒,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关心教育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缺少关心的教育。这种缺少关心的状态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可以回溯到我们幼年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在我们成长的各个时期所给予我们的影响。中国的父母们在关心和学业二者之间似乎更看重后者。学校教育某种程度上也是道德贫困的教育,远未能内化和融入孩子们的身心。而社会对成功人士的界定,也把人们引导到这样一个误区,即羡慕并追求成为有钱有势的所谓管理者,或研究高深学术的有头有脸的专家等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正好朋友在批评自己的儿子:你看看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你将来长大了做什么,看见了吗,楼下的泥水匠,你长大了只能干那样的活。后来他儿子每次见到农民工的时候,都带着一种鄙夷的目光,大学毕业后,仍然看不起那些靠体力劳动吃饭的人,有一次竟然当众说他们公司的一名员工,靠出卖苦力吃饭,没有出息的家伙,当即被公司解雇,这时候朋友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这件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对一个人而言,什么才是他的生活中、生命中最重要的呢?所谓金钱、成功、白领是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和生命的最高追求吗?诺斯丁在书中告诉我们:“学生们需要理解,成功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成功会比其他成功更加引人倾慕和追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一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的了。但这种爱,或者说关心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它的建立需要学习。

三、社会教育的遗漏――关心教育

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什么,怎样围绕关心来组织教育,使之成为我们教育改革包括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我个人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要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然而,学会关心并非轻而易举,不会关心必定害人害己。读到这里,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高中生小强在写作业,忽然听到门外有人喊“救命啊,抢劫了,抓坏蛋。”小强听到后本来想出去看看,转念一想,妈妈说了,不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老师也教导我们,不要操不该操的心。于是小强漠然视之,继续埋头写作业。一会儿妈妈满身是伤回来了,原来被抢的是他的妈妈。这个故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家长、教师如何正确地将关心传递给孩子,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确定地建立起来,也决定着这个孩子的成功成才。作为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接受关心。如果一个孩子在进入小学时还没学会如何接受关心,那么这个孩子的人生将处于危险之中。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学术上的,除非他学会对他人的关心进行恰当反应,否则,他不可能健康地长大,更不可能学会关心别人。

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我已多次拜读,每次读完都会沉浸在长久的“头脑风暴”中。真正做到学会关心,把爱心教育融入教学实践,对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教师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育观念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变。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学会关怀,学会感恩,在教育工作中享受快乐的幸福人生。

上一篇:做个伯乐教师 下一篇:关于制约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