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自读自悟引导

时间:2022-07-18 04:11:04

语文教学中的自读自悟引导

摘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是可望不可求的,所以“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了独创成功的;或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做比量短长的思考;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究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考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叶圣陶语)。这就是自读自悟的结果。

关键词:语文自读自悟

每天阅读15分钟,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书,一年凑大约20本书,一生读1000或超过1000本书。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从你一生的心理成长规律、空闲时间安排、以及普遍的需要出发,你的一生至少需要深读1000本专业外的书籍,包括文学、科学、医学、哲学、历史、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作品。所以,做好课前自读自悟引导也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学生一开始未必能习惯,未必会操作,未必能收到效果。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尝试:

一、自读自悟引导的必要性

自读自悟,一方面是基于中学生对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及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学生有学好语文的强烈心理冲动――升学压力和求知欲使提高学科成绩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学生的热烈愿望。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读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绝非教师代替所能完成。而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把好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运用养成的习惯,形成能力,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尤其是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迫切希望教师能教给他们好方法,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成绩,另一方面又对教师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心理,自己很少主动读书和有方法地读书,这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和学好语文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教师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课前自读自悟,使其养成习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二、自读自悟引导的尝试步骤

1、跳读“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虽然可望不可求,但它至少从一个侧面强调了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方向。中学生在初读文章时,如果遇上生难字词,不要急于去查字典,因为这样会导致信息传递的中断,不利于对文章的理解。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在生难字词上做记号,如加圈、加底线、加颜色等,总之,方便以后查找。第一遍读完后,再借助工具书理解掌握。需要强调的是,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构成语文能力基本功的要件。识字量越大,词汇积累越多,我们的语文能力也就越强。

2、连读在疏通文句后,第二遍是连读,即不中断、不漏词句地朗读。它强调的是通顺、流畅。通过阅读,使句子像句子,文章像文章,其目的是在顺畅的阅读中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培养语感。当然,这样的阅读,也能让学生初识句意,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3、览读览读要有居高临下的气势。让目光和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览全篇,宏观把握,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对文章的写作框架形成清晰、深刻的印象。人有肢体骨骼,文有起承转合。一篇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承接,如何过渡,如何收结,细读之后再回归整体,一切便迎刃而解。

4、赏读一篇好的文章,总难免有精美的,可供回味、咀嚼的语言。把这些好的语言整理出来,拿出工夫细读细品,会别有一番滋味,也会别有一番长进。

三、自读自悟的深人引导

学生的“自读目悟”无论是在预习阶段,还是在讨论阶段,所悟到的东西毕竟是初步的,所提出的问题毕竟是散乱的。要想把学生的“自读自悟” 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程度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梳理,及时地调整教案,调控好教学进程,抓住能突破课文重点和学生理解难点的问题加以引导,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把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再次去阅读。去领悟,将学生的“自读自悟”层层引向深入。教学过程中,待同学们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一番解答、辩论之后,再从自读自悟中发现的问题中找出突破口,引导学生再次静下来去默读课文,进一步地去发现,去领悟。这样,学生的“自读自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变得条理、清晰起来。

四、诵读“自读自悟” 的升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思如泉涌笔生辉”是说一个人书读多了,知识就丰富,气质自然会很好,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任何时代任何阶级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时,都是把“传道”放在首位的。离开了“道”,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学生就不能适应未来的需要,而今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也冲击着在校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放松了“道”的教育,学生极有可能会辍学要打工,因一时的迷惑而葬送自己的前程,实质上也葬送二十一世纪的命运。在传道上,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明确为人民服务的学习目的。在“授业”“解惑”方面,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应当是轻松、高效。所谓“轻松”,是指教师都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产生教师教语文不累,学生学语文不难的新感觉。为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和最大的能力。

跳读,连读,览读 ,赏读完成的时候,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接下来便是反复诵读。学生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会进一步揣摩词句,进一步领会意境,进一步展开联想,进一步用心去感受,这样,文章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之处,就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得以自读自悟了。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是可望不可求的,所以“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了独创成功的;或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做比量短长的思考;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究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考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引导,以便与同行斟酌商榷。

有生气、有灵气、能打动人的文章绝对不能一蹴而就。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以上介绍的语文自读自悟的引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作品、对人生的认识水平,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一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