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升华

时间:2022-07-18 01:08:46

关键词解读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升华。”2014年9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所说的这段话,指出了新时代国学的新含义:应该既包括民族的传统特色,也包括当下国家的主流价值观。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无论是周朝时开设在都城皇宫东墙外的小学校,还是唐代聚集高级知识分子开馆授徒的学馆,或是宋代藏书巨万的书院,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代表一国的主流价值观。所以当代的国学和国学教育,也无疑应该具有当代的特点。

我们而今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远远高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这就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国学不同于过去一切时候的国学。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对于国学教育的内容把关很严,在语文出版社新编写的小学教材中,完全没有古代封建价值观的内容,全部内容都是根据教育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规定,从“浅显古诗词、节庆、民俗、文化”这四方面选定的内容。这样,回避国学的糟粕,当然也缺失了国学的精华。不过中小学还有思想品德课,可以在这门课进行补偿教育。

实例分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2014年6月26日,山东广播电视台“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启动仪式举行。20名小学生现场齐诵《弟子规》,经过开笔礼互正衣冠、朱砂启智、启蒙描红等仪式流程。

许多家长和学校在对低龄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时,都将《三字经》《弟子规》作为首选。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中学语文教师崔金英说,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几乎人手一本《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内容,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弟子规》《三字经》中就有宣扬宿命论、顺民思想等封建礼教和迷信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必须扬弃,不能不加选择地灌输给中小学生。

本刊点评

传统国学的经典本身,提倡三纲五常,初衷是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现实中,建立一种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文化框架。孔子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不同地位的人们,负有不同的社会责任,要谨守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也符合当今依法治国的时代脉搏。这才是国学的真正源头,和时代精神相一致。

上一篇:高考加分还需进一步改革 下一篇: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