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管理

时间:2022-09-18 09:37:12

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管理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以政府信用为商业银行和存款者提供担保的时代即将结束,为我国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进一步扩大,乃至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提供了一层“缓冲垫”,使银行存款人的利益得以保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必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带来商业银行负债端市场竞争加剧,从而推动商业银行推进负债业务转型,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负债端的经营管理水平。

存款保险制度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落实存款保险制度主要为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打下重要基础。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风险议价,也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世界银行研究发现,在调查的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如东南亚、拉美地区、日本等。因此,许多国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或进程中建立了本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意味着政府对存款人的无限担保。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真正动因,是政府通过构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发生金融危机时为存款人的利益保证设一个上限。

自从1996年我国开启利率市场化至今,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目前,国内已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及存款利率下限管制;实现了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外币存贷款、货币市场利率、同业存单等利率定价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现在只剩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但其前提就是要确保商业银行风险可控,而不是恶意揽储造成存款市场无序竞争。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进入加速期,存款利率上浮的障碍消除。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表明政府对于商业银行存款提供的隐性担保逐步变为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这也意味着在制度化的风险防范体系下,监管上对商业银行负债端差异化竞争风险的容忍程度将有所提高,也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全面利率市场化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转型

从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将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含外资法人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将处于公平的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将划清商业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为银行兜底或者担保,除非“大而不能倒”的银行。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将加大银行业市场竞争,抬高负债端的资金成本,促进银行负债端多样化、差异化发展。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负债业务结构,提升负债业务经营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风险议价与定价能力。存款保险制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转型:

导致银行吸收存款竞争更为激烈。近年来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规模迅猛增长,加快了银行存款的分流速度,使银行存款增长乏力。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三季度末的存款总额合计为75.62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约2%,其中13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在第三季度呈现了负增长。三季度末,有10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超过了70%,其中的6家银行超过了73%,接近了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存款增速下降将严重制约商业银行未来的业绩增长,并加大流动性风险。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银行存款端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会全面放开,今后银行业吸收存款的竞争更为激烈,银行必须尽量稳定存款的增长,从而稳定银行的资产负债指标,保持盈利增长与风险可控。

“存款搬家”导致银行存款重新分布。在银行不发生经营风险的情况下,按照存款保险制度50万元的赔付封顶,存款保险制度将最大风险进行了锁定,中小银行在存款利率放开后或将会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所以中小银行有可能成为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初期的最大受益者。日本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业就出现了存款从都市银行(全国性银行)向地方银行(地区性银行)转移的“存款搬家”现象。当然,未来如果小银行发生潜在的经营风险,储户为规避风险,一定会将存款转移到大型银行,引发小银行被挤兑。另一方面,对于在某一家银行超过50万元上限的存款客户,出于安全的角度将会转移部分存款,从而获取更高的存款保障,特别是对于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银行而言,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初期,其存款搬家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伴随银行存款的重新分布,小型银行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

差别费率制将使银行重视风险管控与成本定价。意见稿显示:“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标准由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存款结构情况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累积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调整。”预计在实施初期,可能按照商业银行属性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信用社等类别,各类别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率水平。在相关制度与条件逐渐完备后,存款保险费率则可以参照各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来综合确定。央行强调我国初期适用的费率水平远低于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起步时的水平和现行水平,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差别费率制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划分,使得银行业的风险得到充分定价,高风险银行的费率高,低风险银行的费率低,最终经营能力差与风险管控能力差的小型银行的高风险将被市场识别,高风险定价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使其盈利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息差收窄推动商业银行重视资产端与中间业务创新。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将面临负债端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上升的现实,从而导致银行息差缩窄,通过负债端传导到资产端,进一步影响银行资产配置行为。这将会推动银行重视资产端业务创新,优化资产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提高资产定价能力。另外,银行也要进一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资源配置效率,拓展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代客理财等新兴产品,从而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上一篇:在传承中升华 下一篇:政策执行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