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2-07-18 12:59:18

交通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交通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教学手段与管理机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多个方面,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交通工程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从中明确了教学理念,并探索了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构架,而且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精品课程群;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0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89-03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Group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Liu Li-xin,Song Nian-xiu,Qi Xin-yu,Liu Gui-li,Zhang Zhen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52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group can optimiz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 involv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and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an be explicit.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s explo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Top-quality course group;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quality

一、引言

精品课程群建设是与单一精品课程建设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本科课程建设中的系统工程[1]。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实用高新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的精品课程群,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2]。

二、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内容

1.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能和本领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要和本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3]。

2.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一定是授课经验丰富,且从事过科研活动的教师。主讲教师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另外,每门精品课程都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和教学辅导队伍。要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博士后以及硕士生从事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也应有一段时间从事教辅工作。一般来说,每30至40个学生至少应安排1名教辅人员[3]。

3.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变化,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地表现出来,使人们在充满趣味性和想象的工程中学习和掌握。同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使广大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因此,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都应上网开放,通过教案上网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3]。

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而且,这些优秀教材应该是系列化的。主讲教授和其梯队应积极编写,更新有关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秀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3]。

5.实验内容建设。实验与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活动[3]。

6.机制建设。教授特别是名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讲课是教授的天职。上了讲台,为广大学生上好课则是教授们的职业道德。学校应要求和鼓励教授们积极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更应从机制和投入上采取切实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扫清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例如,学校要拿出专门的经费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奖励和表彰。在用人方面,也要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检查评估机制[3]。

三、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1.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路。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验内容建设[3]等六个方面,可见精品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将几门课程简单设计后加以综合就能够实现的。我院交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推进交通工程类课程的整体建设,避免各课程相互独立,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精品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工程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应该是将一些课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两种[4]:一是串联式,即它们之间前后顺接、关系紧密,不宜分割或颠倒,构成一条教学的主线,例如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三者构成串联关系;二是并联式,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作灵活组合,例如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安全即为并联式课程。应该将串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并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主干课进行系统教学,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综合设计等环节加强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叉综合。

3.精品课程群内容的知识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日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合理取舍,彰显活力,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就交通工程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而言,要结合交通发展不断革新课程内容。所以。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注定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4]。

4.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评价体系。教师所讲授的每一节课是否为精品课,必须以学生评价为主,听课学习的学生普遍或绝大多数认为这一节课讲得精彩生动、受益匪浅是精品课的首要因素。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精品课程群得以可持续发展。

四、精品课程群建设方案

1.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精品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按照宽口径与重基础的教学理念,强调各门课程的联系与融合,促进课程综合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彰显活力,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将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用较少的授课时间实现知识覆盖面的最大化,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5]。科学制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方案,扩展课程群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知识,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大纲既体现本课程独立的系统知识,又体现群中各门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同时设计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做到精选和精讲教学内容,精用教学时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确定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围绕教学计划,对专业精品课程群进行重点建设,同时注重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既包含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又包含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配套建设相应的实验课。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应该按照模块化的要求,统一学时分配,加大课程重组力度,合理处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4]。结合各类学生科研竞赛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项目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提倡名师主讲和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同时,带动和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质量。提倡以学术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为队伍核心,不断提高和丰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和实践经验,要求每位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系统学习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相互关联性,一方面重视融合课程群中各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群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授课教师可进行双师培训,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观摩、交流探讨,虚心听取学生和教学督导意见,对课程群中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共同提高队伍的教学水平,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发展。

五、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管理与评价

1.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管理。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工作应该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半年或一年进行课程建设的检查与汇报,根据课程群在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对建设任务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教学事故的课程群,应该警告直至撤销立项。根据精品课程群建设验收指标体系,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结题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坚决撤项,否则将影响整个精品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达不到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教学目的。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应设定专人负责,通过动态建设方式限制精品课程的有效使用期,敦促其根据学科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和更新[6]。

2.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评价。为了确保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专家和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等形式,在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和评价,否则将流于形式[7]。此外,还需要强化课程群的内部联系,并按照课程群建设的要求逐步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强调课程群建设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强调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等要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与推动。

六、结语

精品课程群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8]。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可以充分体现本科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项聪.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优化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8-10.

[2]孙涛.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及优化研究[J].北京教育,2008,(1):43-45.

[3]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4]丁辉,姚庆文.现代电气技术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6-18.

[5]覃永新,蔡启仲,陈文辉,林川.微机与嵌入式系统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98-299.

[6]项仲平,董秀成,陈燃进.精品课程群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5):61-63.

[7]马悦,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3-35.

[8]殷远源,杨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10-12.

作者简介:刘立新(1972-),女,副教授。

上一篇: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工学一体综合训练教学模式探... 下一篇:警务现场急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