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让课堂更生动

时间:2022-07-18 12:37:41

深度思维:让课堂更生动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拓展数学教学的思维性的问题。

一、由一个教学环节看数学课的思维性

“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认识了角、直线、线段、射线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整节课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在一次教学观摩中,笔者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并任意分类。对于这样的一个环节,笔者以为:任意分类,学生操作无目标,思维停留在“只关注分几类”这个层面。而如果直接让学生分两类,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思考:为什么分两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显然,后者更能让学生关注到问题的本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教材,注重形式,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

二、从“垂直与平行”谈思维的深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发展数学思维。然而,现在很多数学课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没有思维深度。教师没有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对教材的处理比较肤浅,常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错失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追求数学课堂的深度思维,凸显数学味尤为重要。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提问,如何提问值得思考,怎样抓住课堂生成有效的追问,更是一门艺术。

1.精心设计,适当“留白”

小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了解学生的起点,精心设计问题,从“有效”“思维能力培养”等维度去考量,切忌问题多而杂,应追求问题的质量、思维的提升。不要害怕问题提出后“鸦雀无声”的等待,数学课正需要安静思考与等待的时间,我们要静心等待花开的声音。

2.用心聆听,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含义,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教学过程的最佳状态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要真正学会倾听、参与和体验,深入学生的思维世界。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述时,需要教师多一点耐心,暂时“忘却”自己的预设,关注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这个过程正是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思维的契机,值得“抓住”。

3.及时追问,发展思维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是根据课堂生成后的“二次提问”。有效追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广更深层次思考,拓展思路,迸发灵感。它没有一般模式,不可按部就班,是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广度、深度。

在关键处追问,凸显数学核心概念。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出其不意表达出的观点,或许正是教师所完全没有想到的。抓住这样的契机,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聆听,在关键处追问,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

在疑问处追问,拓展学生认知结构。抓住学生的疑问点,在不同知识点的衔接处去设计问题,不仅能化难为易,而且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完成思维的再创造过程。疑问点往往正是学生知识的缺陷,抓住这样的疑点,有效进行追问,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聚焦教学目标,成为拓展学生认知结构、发散学生思维的突破口。

总之,只有教师对课堂有深层次的认识,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对思维训练有足够的重视,问题的把握、思维的提升才会水到渠成。只有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深度思维,才能让学生的个体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创造能够进行深度思维的平台,才能夯实数学课堂,才能让思维有深度,课堂更生动

(本栏责编 肖 飞)

上一篇:谈中央空调工程的调试与安装 下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