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还得“捂一捂”

时间:2022-07-18 12:17:46

春天还得“捂一捂”

应该“捂”多久

一般情况下,入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这是因为虽然春天来临,但冬季的低温不会立刻回升,需要一段时间过渡。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捂”

看温度,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出了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注意昼夜温差,早春时节应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每个人都要“捂”吗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捂”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

别“捂”过了头

“春捂”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人的阳气根于肾,随着春季阳气的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慢,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鞋子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哪些部位最该“捂”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这是“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

腰眼 人体阳气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肚脐 温暖肚脐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处热敷。

小腿 有些人在天气寒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该部位。

上一篇: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下一篇:唯一股东是所有合作社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