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舞蹈作品与服饰的关系

时间:2022-07-18 06:44:10

浅析舞蹈作品与服饰的关系

舞台服饰随着舞台美学和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它源于生活服装,但有别于生活服装。同时,又影响着生活服装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一名在民族地区舞台上学习和实践了二十多年的舞蹈演员,我对民族舞蹈作品与对其民族服饰的关系及舞台服.饰的创新与生活服装的变化有了自身的体会和理解。

贵州西南的盘江流域,是以布依族苗族为主的多个民族集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又保持着自己民族独特的习俗和民族文化。布依族喜以依山傍水而居,苗族则大多生活在高山峻岭间。从服饰上看,前者着装干练、轻盈;后者因为山高寒冷,着装便显得厚重多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底,我们团创作排演了大型布依族舞剧《布依女儿》,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黔西南地区,年仅十八岁的布依族女青年王囊仙不堪布依族人民遭受清朝民族政治、生活压榨,带领布依族人民奋起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历史事件。

创作编排过程中,除了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外,还从外省地区邀请了舞美设计等其它专业部门协助我们团完成这一舞台作品,这是我们团建团以来创作的第一部大型舞剧,更是一次全新的舞台艺术实践和体验――大幕拉开,呈现在观众

眼前的是破衣缠身的布依族人民,大段落的舞段,表现出当时布依人民遭受到官府和土司阶层政治、生活上双重压迫的悲惨现状,,被迫起义反抗。起义后的布依人民着装不令焕然一新,男女一号人物、男女群舞的各个舞段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起义后人们的生活不可能一下子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更何况地处大山里的穷乡僻壤。有意思的是不仅业内专家、同行、观众认可这种理想化的表现手法,当代新一代的一些布依姑娘

观看过我们的舞剧演出后,她们裁缝自己的着装时在色彩、样式上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或多或少会让她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这样的社会,使我更加关注舞台服饰的创新手段。例如布依族女子群舞《梳花》,表现的是一群布依姑娘在明净如洗的夜空下,在皓月当空的小河边梳妆,数丈长的头帕通过姑娘们灵巧的双手,绕叠出有菱角分明的头饰来。整个作品的动作非常简单,却又非常耐看,绕叠头帕的舞蹈动作设计上,采用了动与静的表现手法,一个动作做完便是一个停顿,快速旋转后陡然静止造型,把布依姑娘精心打扮,爱美的心景表现得十分到位。轻盈的服装,飘逸的头帕,巧妙的舞蹈设计,使《梳花》成为布依民族美仑美奂的舞蹈代表作品。记得曾经观赏过根据中国著名二胡独奏曲《江河水》创作的双人舞蹈作品的影像资料,编导将一条长长的白绸变为划船的“摇浆”,相爱时的“红线”,婚礼上的“红绸”(配以红色灯光),绑缚人的“绳索”,四处飘荡的“魂魄”……把这一“道具”用到了极致,使该作品极富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也使我们拓展了舞蹈服饰创新的想象力。著名导演张艺谋将贵州苗族带进“印象刘三姐”,为苗族服饰成功“卸重”,从传统服饰里“解放’’出来的苗族姑娘们,在桂林山水的艺术舞台上,尽情地释放苗族人民的情怀。观后,我们为之深感震撼!

舞蹈艺术通过舞蹈语汇(动作设计)和服饰设计(舞台艺术造型),才能彰显舞蹈编导审美情趣,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舞蹈服饰不仅仅是点缀了舞蹈作品的场景,更是使其作品思想、寓意、情感更好更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增强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舞蹈作品与音乐、灯光、服饰等有机地组成舞台艺术综合体,缺一不可。

上一篇:现代雕塑中材料语言的运用 下一篇: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