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时间:2022-07-18 05:42:19

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防范抗菌药物滥用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出院病例400例,分为非干预组(2011年)和干预组(2012年)各200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品种、联合用药率和抗菌药物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99.5%下降到84%,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 < 0.05);联合使用率从12%降至8%,抗菌药物费用从(419.64±63.68)元降至(347.41±43.20)元;用药品种均以一二代头孢为主。 结论 我院对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有效可行,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药费,但使用率还是过高,需进一步加强宣教和监管。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使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35-03

抗菌药物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然而随着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日益增多,细菌引发的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由常用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感染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问题[2]。我国是抗菌药物使用大国,也是抗菌药物生产大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使用率在医院居高不下,有的甚至>80.00%[3,4]。相对于成年人,更容易患病的儿童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体内的各器官发育并不成熟,滥用抗菌药物最直接的伤害是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严重者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以严格控制儿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重点,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和干预力度。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时间段随机选取我院儿童出院病例共400例,其出院诊断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2011年1~12月的200例划为非干预组,2012年1~12月的200例划为干预组。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两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住院时间及含出院带药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名称、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使用溶媒、联用情况、实验室检查、药品费用)等进行汇总。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5]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38号文件”),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各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合理性评价。从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联合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药费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以3个月为1个评价周期,进行周期间各项指标的比较。

1.3 干预措施

医院参照卫生部有关标准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实施细则》、《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惩罚奖励办法》、《医院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等。完善管理机构和落实责任制度,医院药学科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且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纳入医师、药师定期考核体系,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评中,并将学习培训内容及考核结果公布于医院内网站上。每月随机抽取各科病历,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将不合理用药情况在院内网公示。加大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罚力度,对相关医师、科室及负责人进行经济处罚,并公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

非干预组200例出院病例中有19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99.5%;干预组200例中,共有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68例,占总病例数的8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18),表明自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2.2抗菌药物种类及品种数统计

抗菌药物种类及品种数统计见表1(注:所统计药品不分剂型,因一份病例中可能换用几种抗菌药物,故应用频率合计大于100%)。

2.3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见表2。儿童抗菌药物的联用情况在干预后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P = 0.438)。

2.4 抗菌药物费用统计

见表3。与非干预组比较,干预组的抗菌药物费用有所下降,占总费用比率也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 = 0.110)。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

只有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5]。而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感染所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本次调查中,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9.5%下降至8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表明干预措施有效,但仍属于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3.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约占10%,以溶血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宜选用青霉素和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由表1可知,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病例中出现次数前3位分别均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共涉及6个品种,表明我院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经验用药所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基本合理,但仍有少部分选用第三代头孢,而且比例由5.53%上升至13.69%,应加强监控力度。

3.3 抗菌药物的联用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可增加多重耐药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克雷伯肺炎链球菌)的产生[6]。由表2可知,与干预措施实施前相比,干预后单用抗菌素比例有所下降,二联情况亦有所改善,不存在三联用药,由此得知干预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二联中大多数为一代头孢与大环内酯类联合使用,这些病例均是支原体检测阳性,联用较合理,原因是当细菌生物被膜被大环内酯类破坏后,更利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

3.4 抗菌药物费用

表3数据显示,平均每份出院病例中抗菌药物金额由419.64元降至347.41元,两组间虽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实行干预措施之后抗菌药物的费用有一定的下降,能使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以上数据显示我院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用药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头孢菌素类,特殊情况采取联合用药。这类抗菌药物相对疗效确切、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且不良反应少[7]。经调查,采取干预措施之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严重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现今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致病菌为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所以在难以明确病毒或细菌感染时,医生根据经验应用抗菌药物以保证儿童患者的尽快痊愈,在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我院施行干预措施之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有所提高,减少了其使用率与费用,但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过高,需引起重视,应继续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使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Kambaroudis AG,Papadopoulos,Christodoulidou M,et al.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biotics in intra-abdominal surgical infections[J]. Surg Infect(Larchmt),2010,11(6):535.

[2] Slama TG,Amin A,Brunton SA,et al. A clinicians guide to the appropriate and accurate use of antibiotics:the Council for Appropriate and Rational Antibiotic Therapy(CARAT)criteria[J]. Am J Med,2005,118(Suppl 7A):1.

[3] 吴巧生,陈维红,李志宏. 某院2005~2007年手术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调查[J]. 中国药房,2010,21(2):112.

[4] 吴颖其,姜玲,史天陆,等. 276例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2011,22(6):488.

[5]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卫医部[2004]285号.

[6] 孙晓平,张春兰. 785例儿童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4):132-133.

[7] 魏红,岳宝明,陈泽彬,等. 2008年深圳市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评价与分析,2009,11(9):835-837.

(收稿日期:2013-03-19)

上一篇: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 下一篇:王学圻做个时代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