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18 12:09:29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手段之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兴趣;培养

新课程提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激趣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讲究导入,激发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导入,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将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节课的良好开始,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如我在讲述丝绸之路时,视频展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草原全景,吟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古诗词,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良好的开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创新,打破束缚

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讲,创新是对能力的一种考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参考资料辅助下,依托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传统的历史教学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应试是主要目的,手段单一,方式死板。以往教师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枯燥空洞,压抑着学生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本身对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离历史越来越远。历史教育的功能不能完全地通过这种陈旧的历史课堂表现出来,甚至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历史的教育功能。素质教育改革喊了很多年,但当前的历史教育,尤其是面向高考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是非常有限韵。因为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应试教育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改变死板的历史课堂,我们只能从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人手。

三、学生主体,探索知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历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应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创造机会,促使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应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探索,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开拓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这样学生既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参与了学习的每个环节,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既不容易遗忘,也容易和其他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才成为一个充满乐趣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体验,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体验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知、获得知识。历史学者赵亚夫教说:历史教学“要淡化教的观念,尤其要排除教课本历史的观念。历史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去感觉的,历史现象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把握的,历史问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描述的。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目标把自我获得知识、自我体验、自我感觉、自我思考的内容放在首位,进而指导学生产生追究历史真实的欲望”。而体验教学正好能实现这一目标。

四、引入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场景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索灵感,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拓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战争的尾声――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更是学习的重点。但是,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整个过程,只是依靠口头讲述,历史是不能够完全重现的。因为学生在倾听时,只有听觉在活动,而视觉和触觉并没有活动起来。这种教学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一定的教学深度。在课堂内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师的引导来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详细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当时日本首相叫嚣着“本土决战”的声音,在日本长崎、广岛升起的核爆蘑菇云,苏联红军攻入洲国的壮观场景,以及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签字时的神态。在课堂当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科技手段把传统的历史变“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成果反馈,肯定进步

成功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所以,对教学要坚持及时的反馈、评价。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已发生重大转变,评价的核心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突出强调评价“以人为本”的精神,评价内容不仅要考查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隐性的情感、价值观的表现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并把此当作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为历史教师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多角度评价学生提供了众多机会。同时,新课改要求不能单纯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创建成功的情境、建立自信,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可以做到学生转变为乐学、好学、会学历史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王双卫.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 赤子(中旬),2014,(01).

[2] 李爱华. 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 学周刊,2011(18).

上一篇:品牌建设在项目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析义务教育七到九年级阶段作文教学现状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