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时间:2022-07-17 11:22:42

浅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我省也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各学校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做出了更大的努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下面笔者就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点滴尝试与同行们探讨。

1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程目标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一体。这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们对生物教育价值的追求。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从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来看,纵向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横向是学习、探究和练习。

2 教师角色的定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核心特征。

3 教学主体的定位。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主义也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感官、头脑、性格、意愿、知识和思想基础以及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分析和思考,也不可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有创设环境和条件,“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去动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去表达;解放学生的时空,让学生去创造。”

4 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在于课堂教学,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关键又在于改变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二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学法上适应课改要求,学法指导是关键。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要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要指导他们怎么样学,学什么:二是要对活动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和组织安排,使小组活动组织有序。

(3)教法上教师的指导是关键。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是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的精神动力,鼓励他向上攀登。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需要长期有意识的逐步探索和积累,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大胆探索,摸索前进,尽心竭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上一篇: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的研究 下一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英语教学的四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