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17 11:08:50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研究

摘 要:学困生是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关注和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学困生的定义和特点,从学校、家庭和个人等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教师提出了四“心”级要求,围绕“心”字,提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

学习困难问题是世界上每一个实施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关于学习困难生的界说,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教育界对学困生的普遍认识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良。因为,在学校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困难状态主要表现为学业上的困难,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但由于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是一种人力资源,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一、基于学困生问题成因

1.自身原因

学困生对滋生学习困难这一现象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更不用说依据问题去寻找原因了。即他们存在普遍的认识不足问题。学困生的成因,有与其智力程度相关联的素质因素。学习困难者有些是天生具有不可取方面的差异的人。这一类学生的成因属于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中,除智力差异的存在之外,还有身体异常因素。最常见的就是营养不良,这类儿童原本就少食偏食倾向严重,身材瘦小,经不住较长时间的学习。在自身原因中,占绝大部分的还是兴趣、动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

2.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溺爱。当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还有些学生在祖父母身边长大,都是家中的宝贝。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都竭力予以满足,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长此以往,使孩子形成一系列的性格问题:孤傲、自私、怯懦、害怕困难、容易发怒。这些性格一旦形成,带入学校中,便成了学习的绊脚石。到了学校,不可能会有像在家里那样随意放纵的环境,各种规章制度会给原先在家娇纵贯了的孩子重重的打击,在校的生活让他们无从适应。

②暴力。具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其自身素质往往是比较低的,导致教育方法简单,只要孩子一有过错,就是非打即骂。这种棍棒教育使得家长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很深的隔阂,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爱心,从而产生逆反情绪。

(2)学校教育因素

①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学困生错误的教育观念从而形成学困生。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灌输的是应试教育思想,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能否出息”的首要标准。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当然要自暴自弃,越学越后进。

②教师教学的不足,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其一,对新增加的内容把握不准;其二,对变化了的内容把握不准。尤其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难以把握实验教材的教学要求。未能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转化学困生对策

1.耐心是前提

因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同时也需要诸多环节的协调一致。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管教过分严厉,动辄打骂,但祖父却过分溺爱放纵,甚至教孙子与父母对着干,两代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也就使该生逐渐偏离了正常的教育与心理成长轨道。他经常在校打骂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完成各科作业,几乎每天都有老师反映他的问题,有家长和学生在班主任老师面前告他的状。对这样的学生,要针对情况经常家访,与其家长商讨教育方式,让家长懂得教育孩子要用心、用情、得法。要重在思想上关心、帮助,使他懂得协调与同学的关系,学会谅解。遇到事情要冷静、动脑,而不是动手。最终要家长接受老师的建议,改变教育方式,配合学校教育。

2.爱心是基础

教师的爱,必须是无私的爱,无歧视的爱。对优等生不知不觉的爱,对学困生则要特意去爱。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在教师的爱中,他们会闪耀出意想不到的光芒,成就他们的一生。教师要以爱为出发点,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不能嫌弃他们,要经常同他们谈心,了解其内心世界,耐心开导他们,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认识。教师还要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沟通信息、达成共识,发现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细”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教育就是服务,也体现在一个细节中“细”就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要细。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善于抓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定方案、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出更加适应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艺术,以便更加完美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信心是源泉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并针对某些“学困生”的特殊技能,有意识地交给他们任务,再加以悉心指导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去做,努力地宣传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都看到他们的长处,对其有重新正确的评价,树立他们的尊严与威性,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以此促使他们转化。学困生往往容易把自己与学优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因此,在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为力的心理状态。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困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

总之,对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必须以研究成因为前提,一定要对症下药,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学困生”的转化就需要一个“心”字,就是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耐心、恒心、细心、信心,要对“学困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并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转化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建设人才,不至于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需要我们去精心培育。明天,是他们的!我们寻找并使用这把特殊的金钥匙,目的就是为了花开得更艳,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赵幸福,程灶火,杨碧秀,唐步春,周小琴.小学生学习困难心理干预纵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6).

[2]张建国.独立学院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幼儿水墨画之初体验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