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丰富音乐课堂

时间:2022-07-17 10:54:02

浅谈怎样丰富音乐课堂

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舞蹈、欣赏等最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音乐教学既能使学生陶冶性情、丰富情感、发展智力、活跃思想、发散思维,又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列宁曾经说过:“音乐是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歌而已,而将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在内的综合性艺术。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毕业考试新增的一项综合素质测评,测试科目就包括了音乐、体育、美术三科,各科的考试内容都比较丰富、全面。光音乐考试内容就包含了声乐、舞蹈、器乐的考试。但就这些而言,不管是哪一项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渐掌握的,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到一定水平。从目前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单一的唱歌曲为主,然后为使学生更轻松学会歌曲而进行识谱教学,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学校硬件设施和专业师资的缺乏,单一教歌的状态更为普遍,甚至音乐课根本就不上而让学生自己唱几首歌曲。正由于学校音乐课堂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的学习需要,各种各样的舞蹈、声乐、器乐、表演培训班迅速发展起来。李岚清副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音乐课不能只是教学生唱歌、弹琴,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要提要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就要使学校音乐课堂丰富起来,走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思想。丰富音乐课堂,提高音乐课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生会唱歌、懂唱歌。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正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优美。

2、正确的呼吸是保证优质发声的关键。

帕瓦罗蒂说过:“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歌唱的呼吸是为了气息更饱满,声音更有威力和表现力。正确的呼吸要求学生做到双肩放松、胸脯自然挺起,精神振作而上身放松,随着口鼻的开启气息很自然地流进扩张的胸腔,这使人人为地下降横膈膜,横膈膜的运动是呼吸的原动力。

3、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束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4、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影响。

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中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中学生一味的追捧流行音乐,甚至一提起音乐教材就表现得毫无兴趣。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为了你》、《一二三四歌》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使师生互动起来。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时,课前我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我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践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能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者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使传统的“要我学”改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三、利用教学媒体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音乐作品赏析,单一的通过教师口述,无法使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才能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体验美。

如《幸福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多媒体介绍祖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现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创设舞台,展示学生个性。

音乐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是表演艺术,只有经过表演通过亲身体验才能体现出音乐的价值。学生的个性只有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因此,想发展个性,就要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学生只有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氛围中才能发现自我,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高自己的观点,便于逐渐锻炼成为具有大胆创新精神、个性丰富的人。尊重其表现欲,就要给其机会,创造条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每个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后,放手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创编一些表演或舞蹈动作。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歌曲情感、内涵的掌握程度。如教唱《北京的金山上》时,在学完这首歌后,让学生根据歌词大意与藏族舞特点,分组进行编创舞蹈动作,然后分组表演藏族舞,其中一部分同学唱,一部分同学跳。这样用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一切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每位同学都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学习了歌曲。有时歌词忘了,但动作的连贯又使他们想起来,不仅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培养了乐感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艺术的培养更加重视了,而音乐在艺术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好音乐课,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而现在音乐课单一教唱歌的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社会需要,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不单要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

总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学要以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活动性和情趣性为基本原则,创造出更多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音乐课不只是唱歌课,改变学生的传统意识,不再只为唱歌而上音乐课。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在不同课型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音乐课堂,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在教法和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情趣浓郁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生动活泼的教授。使音乐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通过多方面的刺激学习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学习的崭新的课堂。

上一篇: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学校课余体育三种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