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时间:2022-07-17 08:49:54

给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无生活乐趣。究其原因:照搬他人素材,不善于观察生活平常事、发现生活平凡美。如何改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学会认识生活

面对学生无话可写的局面,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生活”。晨会课上,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交流;班会课上,有组织地搞一些活动;放学后,布置一些新颖有趣的家庭作业,如“为父母洗一次脚”“自己动手包书”……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肯定会印象深刻而津津乐道。

二、转移视角,学会观察生活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而,首先得让学生意识到作文就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说怎么写。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而这往往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所在。

周一,我向学生宣布:“本周我们不写作文,只需回答出老师的几个问题就行。”话音刚落,全班沸腾。然后,我在每天早读课上、中午放学前、晚上放学前,向全班学生问出了同样的三个问题(问前全体起立):“从早上醒来到此刻为止,1,有没有发生你认为很特别的事?2,有没有看到与以往不一样的现象?3,有没有一瞬间,心里突然涌出什么想法或感受?有一样,就坐下”每次问完后,坐下的同学交流交流,什么事?什么现象?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却又精彩纷呈:

生:平时都是奶奶叫我起床,今天是我叫奶奶起床的:

师:嗬!反过来啦!今天怎么这么早?我们还真感兴趣呢!能跟我们说说吗?

生:今天早上,我到包干区打扫时,发现那儿的一株桃花打了好几个花骨朵儿了。

师:噢,下课后再去看看,你肯定还会有许多其他的发现。

就这样,我一天三问,一问一周,一开始问完后总有近20人站着,后来逐渐减为个位数。至此,我郑重宣布:“挑出五天来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写下来。”此时学生不再感到无话可说了。

其实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不可小视,只不过他们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而己,也没有养成主动留心生活的习惯。

三、因人而异,学会“改造”生活

学生习作中还有一个通病:借用现成题材。在这一问题上,我因人而异:

(一)面对后进生

对于班上的少数后进生,降低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放宽字数要求;其次,实在无话可说时,可以仿照,但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也就是得先看再记最后写。

(二)面对中等生

这样的学生多半不会原文一字不落地照抄。要引导他们只能仿照别人的写法,具体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的。教师也要教给他们改造题材的本领。这种改造也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锻炼,可以肯定,多读书、多拿来、多推敲、多改造,长期指导练习下去,学生的选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是水到渠成的。

(三)面对优等生

这些学生,是坚决不允许套用他人题材的,而应提倡他们在描写自己发现的题材时,有创造而又恰当地将掌握的表达技巧,巧妙的运用于自己的习作。显而易见,这里的改造不是就题材而言的,而是范文语言的真正内化。

四、范读引导,激发写作兴趣

这里范读的优秀习作,主要来于本班学生。通过学生范文的交流,老师适时而准确的点评,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被交流学生习作的优点,另一方面也给其他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观察定会由无意走向有意,选材从单一走向丰富。

五、考核奖励,激活写作热情

对写出优秀题材的学生不但进行肯定,还给予更大的荣誉与奖励。我结合本班的百分考核制度规定:周记选材优秀者可以得苹果(批改时我用红笔画一个苹果),视优秀程度而言,得一个苹果加一分,两个加两分……凡加3分向上的周记则会被选入每学期汇编的《周记星之星》中。这样,每学期下来,在学生选材能力提高的同时,他们和我还共同收获了4、5本作文集。可想而知,当同学们捧着这些沉甸甸的“果实”,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又何愁他们不会在写作题材上多花心思呢?

六、同学互助,提升写作水平

对于少数后进学生,可能在观察能力、发现能力等方面确实不如一些优等生。而此时教师的帮助往往是越俎代庖,因为自己难免会以成人的眼光、站在成人的立场指导他们选材,难免会把自己的想法塞给学生,期望他们的题材成熟起来。事实证明,“越是泥土味,越是芬芳”,孩子眼中的世界才是原汁原味、清新可人的。对此,可以给这些后进生每人安排一名小老师。教师引导这些小老师们,让他们课后以聊天的方式与帮扶对象接触,了解帮扶对象近期的生活,用他们的眼睛去发掘交谈中可写的题材,并帮助这些后进生选定值得写的内容。只要是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写成的进步周记,双方都可以加分,这样也激发了彼此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后进生的选材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有目的地创造素材、寻找素材、改造素材,通过学生间的互赏互助,再加上兴趣激励,学生定能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饶有趣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学生让我成长 下一篇:激发兴趣 开启写作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