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时间:2022-07-17 07:02:13

浅析如何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

摘 要:目前高职生就业越发严峻,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提升毕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本文对影响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和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两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措施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其中高职毕业生就占了近一半,而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生的就业形势就显得尤为严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不强。

一、影响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的主要因素

(一)社会因素

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伴随社会上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人才市场,高职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对高学历的追捧,使人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缺乏科学的认识。

(二)学校因素

部分高职学院的教学方法上没能体现出高职教育应有的特色,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专业定位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高职生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就业过程中并不占优势,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另外,一些院校不注重校企合作,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方法简单,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对学生择业心理的辅导,择业观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力度不够。

(三)学生本身因素

1.高职生的就业观念不当。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毕业生把就业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还有一些只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不考虑专业的社会需求程度;另外一些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把留在大城市作为首选,只想工作环境好、薪水高,而不愿意深入基层、农村;还有一些高职生没有改变就业的传统观念,抱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想法而迟迟不肯下决心择业。

2.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目前,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度,学生不仅要拿到毕业证,还要考取各种专业等级证书。这让有些学生觉得学习压力过重,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焦虑、厌学、弃学等心理现象。同时,因为每个高职生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家庭条件以及自己本身的能力与性格都有差异,使学生在学校中得到的能力提升也大不相同。因而在毕业时,同伴之间的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二、提升高职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1.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方法,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创造订单教育、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条件,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就业部门可以主动的与企业联系,架起用人单位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邀请用人单位举行校内招聘会以便帮助每个毕业生找到比较合适、稳定的工作。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上就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因此,学校在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建设一支素质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政府就业政策、人才市场需求、企业招聘动态、毕业生需求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其对毕业生能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

(二)学生自身方面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高职生应该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和分析。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市场压力增大,以往的大学毕业生好找工作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每个毕业生都必须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先生存再发展”的原则成了缓解大学生职业空白期冲击的最佳途径。

2.提高实践能力。高职生的实践能力是其就业能力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提高实践能力,是增强高职生就业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从高职生自身来讲:要大胆地参加社会实践,多争取实习的机会,以及参加其它社会性质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炼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3.提升求职技能。求职技能不同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高职生所掌握的工作上的能力,而求职技能是发挥职业技能的引路石。职业技能就像一块黄金原矿,本身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求职技能这个“试金石”才有机会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高职生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求职技能:调查市场需求、求职的策划和实施、求职信和简历的制作、应对面试、求职时机的把握、成功自我推销的能力、策略以及方法等。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院校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高职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只有通过学校和高职学生自身双方面的努力,才能提升高职生在当代严峻的就业环境下的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延林,刘金凌.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J].辽宁高职学报,

2005,(06).

[2]吴国建.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0,(02).

上一篇:告别“独舞”课堂 演绎课堂精彩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