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浅议

时间:2022-07-17 06:51:35

企业强化流动资金管理浅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8-000-02

摘 要 流动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流动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管理流动资金水平低下,既给企业带了融资成本,也给企业造成了现金相对过剩的机会成本。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 流动资金 管理 改进

一、引言

流动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而狭义的流动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又称净营运资金(NWC),即企业资本中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部分,在财务管理学科中也称为垫支流动资金,即随着企业的生产结束,该部分是可以全额收回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给企业形成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客观上也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风险。特别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倒闭,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的。

流动资金直接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主要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不可少的“血液”。由于流动资金的特殊性,如内部控制运行不当,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从整体上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流动资金是企业资产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也需要企业切实重视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问题,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 缺乏流动资金整体概念

对许多大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来说,具有多家子企业或分支机构。随着集团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扩张,在财务与现金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利于未来发展的行为。例如,一些下属企业依靠集团的“温床”,只管生产加工,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开拓,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费用摊提不实,成本控制不力,存货超储严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畅,效率低下;全集团出现了高存款、高贷款的“双高”现象,有的企业存款闲置浪费而不能实施调剂使用;财务人员单方面听命于企业领导的指挥,甚至出现欺上瞒下、违纪违规、损害集团大局利益。

(二) 内部控制还有待加强

首先,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配置不够科学,缺乏科学的资金调度计划。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如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投入一个大型项目,收回周期也很长,此时不宜采取激进型的资金管理政策,即将运营资金部分地占用到项目的长期投资中去。造成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其次,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占用,周转失灵。三是控制规则不健全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如随意使用资金结算,坐支、白条抵库,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开户单位间公开拆借资金,逃避银行资金管理监督,一些股份制企业,用募集股本得来的资金在集团内部或外协单位之间进行拆借。

(三) 流动资金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流动资金观念上,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若干企业利益相关者如管理部门及政府统计部门,往往更加偏重于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净利润等传统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指标,没有关注到现金流问题,在往来款项、存货资金占用方面,基本上处于相当被动的管理状态,这就使得企业可能“盈利”状况很好,但企业却没有现金来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工作。在具体评价指标上,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多采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或周转期)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期)和存货周转率(周转期)。这两个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资产的管理状况,忽视对这些项目内在联系的考察,将导致企业在应用这些指标时出现冲突和矛盾。如当企业通过采用放宽信用政策增加对存货的销售,从而增加存货周转率时,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

三、企业改进流动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流动资金管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实现协同效应

要认识到流动资金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流程,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要重视不同部门、项目、流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考虑系统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首先,企业应考虑对于全流程基于流动资金进行评估。从资金价值的角度看,业务流程即为流动资金的价值运动过程,流程管理即为流动资金的价值管理。因此,流程绩效评价信息应当反映流动资金的价值情况。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的评价指标类型,合理划分业务流程,做好全流程流动资金的评价与规划。其次,企业应结合各部门的特性进行流动资金管理。如对于应收账款管理,除了及时评价坏账情况,及时追账,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又如,企业除了重视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外,还要考虑销售的回款情况,不但要考虑增加存货周转率,更要考虑现金流转速度。

(二)完善流动资金控制行为,强化关键控制点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流动资金的运营效率。通过加强企业经营过程中运营成本的管理,提前收回应收账款,推迟支付应付账款等,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间接费用, 如会议费用、差旅费、招待费等,将节省、收回的资金投入到主营业务发展中去,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性。其次,公司治理原理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管理制度,这也是属于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要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流动资金的循环全过程找准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流动资金每次循环都要经过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并表现为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应收帐款等具体形态。企业对各种形态的资金占用均要严格管理。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要建立相应制度严格控制。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

(三)设置合理的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指标

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考虑如何安排合理的流动资产配置,对流动资金管理进行系统地规划,实现流动资产的整合管理。第一个层次是考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配比,第二个层次是考虑流动资产内部的各项目配比,如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等。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一般情况,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的历史数据综合确定。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置有关流动资金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流动资金盈利率指标,使用流动资金的净流入,取其现值,与项目投资现值进行匹配,求出其内含报酬率,即为流动资金的盈利率。这种思路主要是考虑给企业带来健康现金流入的,主要是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此外,还可以考虑流动资金产出率,通过现金流出企业与现金流入企业之比,来分析流动资金增值的效率。

(四)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内部监控

1.重视对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系统监督。重点是进行符合性测试。企业管理者的职能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职能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了组织模式的变革。具体到企业现金管理为代表的流动资金管理,由财务部模式走向集中化管理的资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和财务公司、现金池模式。企业应结合具体的组织形式,根据流动资金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运行的有效性,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2.对流动资金运行效果的审计与监督。如对企业现金流动预算的编制、实施,企业存货、材料状况的审计,企业融资及实际用途的调查与分析,对应收账款账龄、可收回状况的复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现金资产的管理的监督等。此外,企业在确定投资目标时应该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几个方面考虑,对长期性投资占用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估。

四、结论

在我国在市场经济走向完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 企业保持合理的流动资金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站在建立现代企业的高度上,首先做好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涛.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政策之我见.中国总会计师.2009(9).

[2]许奇.关于加强现金管理和控制的研究.调查研究.2006(12).

[3]范洁.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8(01).

上一篇:FASB第八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浅析 下一篇: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