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时间:2022-07-17 09:25:28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而 “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能更有效地促进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就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公司”;会计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引言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完成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应紧跟市场需要、及时把握新的培养理念,不断创新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以更好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生技能水平低、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以至于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源于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未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调整。鉴于这一情况,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举措,要求各高校通过坚持校企合作实现教学、实训的相互融合,进而取得更好的实训教学成果。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门这一举措,各高校纷纷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应担负起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同时,会计专业作为高技术含量的专业,更应注重实践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研究[1]。为此,创新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是当前及未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1.“教学公司”理念的提出

所谓的“教学公司”,就是将公司运营和教学管理有机融合到一起的一种教学理念,能够使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不断生产产品、完成项目任务,是一种能够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该种教学模式是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创建,学校或公司都能成为投资主体,可将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完美融合,并将教学活动与实践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需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营。从特征上来看,学校和公司都要参与到“教学公司”建设中,双方都需要投入场地、资金、设备和人员等生产要素,共同组织生产性教学。而二者也需要同时承担技术研发项目或生产经营任务,以实现学校和公司的互利共赢。在学生培养上,学校和公司需要采取“互聘共培”方式完成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工学结合方式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来自公司的兼职教师需要承担至少一半的教学工作,所以还应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学生考核等工作中[2]。此外,采取该种教学模式,需实现教学活动与公司生产过程的相互融合,确保“教学公司”建设能够满足一线岗位实际需求,并以真实生产任务为教学载体,以便使学生真正在职业环境中接受教育。

2.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会计专业岗位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常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为,财务部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有着较高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无法进行批量流动性实习生的接收。同时,会计信息是公司的商业机密,所以一般公司也不愿意将学生安排到实质性岗位实习。而公司专业会计人员通常缺少教学经验且工作繁忙,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实习指导[3]。此外,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由公司按照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实训教学管理,学校只能配合公司安排教学,所以无法为实训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中引入“教学公司”理念,则可以通过建设校内“教学公司”完成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在该模式下,“教学公司”位于校园内,由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和师资等条件,由公司提供设备、技术等。在“教学公司”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在校园内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同时进行会计人才培养[4]。具体来讲,就是在学校内部完成会计记账公司、会计财务咨询公司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践基地的建设,就能将会计岗位课程和实训内容充分结合。而开设这些公司,能够将资金、设备等瓶颈因素合理避开,所以能够真正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而确保学生经过实训后能够顺利上岗工作。

三、“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

1.明确校内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在建立校内“教学公司”开展会计实训教学前,高职院校还应明确公司的业务范围。以财务咨询公司的开设为例,应明确公司的对外经营业务,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具体来讲,公司对外经营业务应包含记账、申报、税务和咨询等基本业务。在此基础上,还应明确公司需提供的对内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和培训服务。其中,教学服务应包含实训教学、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教学和真账实践操作教学,以便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就业、实训的教学指导。在科研服务上,公司应加强实训基地教材开发,并承担教学教改、仿真实训室建设和职业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工作[5]。此外,“教学公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应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场所,以便使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提高。同时,其也应该对缺乏实务工作经验但有职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展开实战培训,进而更好的完成职业会计人才的培养。

2.建立校内实训公司运行机制

作为校内会计实训基地,“教学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公司,需要在完成实训教学工作的同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教学公司”应具备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特征,需以实现经济效益为基础,并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首先,应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委派人员组建董事会,并对相关产权进行明确。而公司的运营可以实行总经理负责制,需完成合理组织架构的构建,并按照公司业务范围完成公司办公室、业务拓展部、培训部和实训管理部的设置。其次,需要使学校和公司的责权得到明确。其中,公司应负责业务经营,需完成业务质量的把关和稽核。而学校应负责输送实训员工,并参与到学生实训管理和工作指е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和会计工作技能培养。但是,学校不能参与公司经营,也不与公司进行利润分层,因此不担负公司经营风险[6]。再者,应完成合理业务规范和岗位的设置。具体来讲,就是可以完成稽核会计岗位、指导会计岗位等岗位设置。其中,稽核会计岗位负责下达工作任务、评价实训员工工作情况,参与实训教学研究和稽核记账业务,可由公司优秀员工担任。而指导会计岗位负责实训学生管理、实训档案管理、学生实训总结、会计工作方法指导等工作,可由会计专业教师担任。此外,根据会计工作流程,还应完成其他会计岗位设置,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需求。为加强学生培养,还应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和公司会计人才负责学生岗前培训,并开展日常实践教学工作。最后,还应完成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以确保“教学公司”的正常运营。比如在员工工资薪酬方面,应由会计专业教师参与到公司工资标准制定过程中,以确保公司能够完成合理学生补贴标准等制度的制定[7]。另外,还需完成公司保密制度、实训指导教师制度、员工管理考核制度等多种制度的制定,以确保师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进而使公司保持正常运营。

3.深入挖掘实训基地教学功能

校内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是加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还应联合公司完成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深入挖掘,以便使“教学公司”更好的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服务。一方面,在实训课程开发上,应根据公司业务难易程度完成不同实训项目的划分。比如,较为容易开展的业务就可以当成是入门实训项目或引导实训项目,而较难开展的业务可以被当成是自主实训项目或实践创新项目。在对各个年级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时,则可以有选择的应用这些项目。另一方面,“教学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将积累大量的会计数据和丰富的财务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能够更好的完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发,继而使会计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8]。此外,也可以使“教学公司”为会计专业群的其他专业服务,如税务筹划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等,进而完成各专业公共教学平台的搭建。

4.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通过建设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还要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为使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并推动会计实训基地建设,还应加强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具体来讲,就是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以“教学公司”会计人才为辅,完成会计技能培养方案、会计专业实训计划和学生考核管理办法的制定,以确保参与实践教学的人员都有能力胜任教学指导工作。为此,还应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采取职业资格培训和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并通过为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提供互动交流平台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此外,为使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还应制定相应激励措施,以确保教师指导工作量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为实训基地的运转提供保障。

5.强化实训培训的全过程考核

在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培训的过程中,想要确保学生能够为“教学公司”运营提供服务,并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应加强培训的全过程考核。为此,应在实训基地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并结合这些要求完成考核指标的设置,如工作规范、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等。在学生进入实训岗位后,则应完成学生实训过程的全面考查,从而给出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学校将能给出学生的学分。而在进入实训基地后,学生同时也是“教学公司”的员工,应遵守公司考勤记录,并满足公司职业操守和业务操作规范要求。满足这些要求,使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并树立为公司服务的意识,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培养[9]。此外,为激励学生参与实训教学,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即学校可以为在公司业务开展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奖励或者颁发优秀证书。

6.严格进行校内公司风险管控

在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公司风险管控,以确保“教学公司”的正常运营。对校内“教学公司”来讲,其较容易产生信息安全风险和涉税法律风险。为避免公司商业秘密被泄露,学校还应确保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基地中能够进行承诺书的签订,以确保学生不会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将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给他人,从而有效减少公司承担的信息安全风险。此外,校内“教学公司”还有可能出现纳税申报事物或纳税筹划失当等问题,以至于将导致客户未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10]。针对这一情况,还应建立指导教师责任制,以确保参与“教学公司”日常业务开展的会计专业教师能够正确进行纳税申报,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而有效减少公司承担的涉税法律风险。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 “教学公司”理念下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在真真正正的企业环境下进行,实现了企业岗位和学校教W要求的零对接,同时,也可以借此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岳.全方位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商业会计,2012(1):118-120.

[2]董丽丽.基于会计岗位课程教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88.

[3]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6):114-115.

[4]谢伟峰.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以财务咨询公司为平台[J].商场现代化,2013(29):175-177.

[5]袁雪飞.基于财务咨询公司平台的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商业会计,2013(4):112-114.

[6]秦川.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校内基地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3):33+46.

[7]刘祝兰,丁金平.高职信息化会计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62-67.

[8]贺胜军.基于“三合一”的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初探[J].商业会计,2016(10):114-115.

[9]刘红英,琚兆成.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6(6):59-62.

[10]卢奋.基于公司化运营教学模式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J].知识经济,2016(10):120.

上一篇:中国淘宝村的物流发展情况研究 下一篇: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