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浅析

时间:2022-07-17 08:18:57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浅析

【摘要】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如何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值得探讨。文章首先简要论述了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之后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和难点,最后对关于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可行性;金融市场

一、前言

近日,关于银行高利润、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民间借贷链条断裂话题的热烈讨论让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声再起,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利率市场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环节。国务院总理在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也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要在权衡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条件下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

二、利率市场化相关理论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控制,转而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中央银行则只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间接调控手段来引导市场利率,使之间接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利率管制即典型的非市场化利率,是指国家实施一种大大低于市场利率的固定利率。利率管制的提出,往往代表了一国政府的态度。实施利率管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压缩财政赤字、或促进地区和工业发展的目的。然而,利率管制也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利率市场化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还有两个重要的领域没有放开,一是存款利率的上限,二是贷款利率的下限,即仍由人民银行规定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管住了利差。

总体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仍然是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实行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在一定限度内浮动的管理办法,导致利率缺乏弹性,信息不对称。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长期的利率非市场化已经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金融资源长期向政府扶持项目和垄断企业倾斜,致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却不能从金融机构获得充足的资金。同时,由于利率非市场化,银行间形成高额利润,缺乏市场竞争动力,也成为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瓶颈。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和难点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19日撰文称,“目前中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下一步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利率市场已初步放开,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显著提高。这些都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银行方面看,通过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逐步改善,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目前的资产水平已经基本具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银行目前的存贷款利率实际上已有所突破,其推出的理财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过程,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其他国家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分析亚洲的韩国、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等几个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施效果显著,这些国家不仅已经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且利率市场化也大力推动了这几个国家的金融体系的建设,提高了其市场配置效率,降低了金融成本,推动了其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难点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阻力较大。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存在着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升高利率水平,从而降低资产质量,使得信贷风险增大,此外,由于当前高额利差的存在,银行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利率市场化初期会对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国有企业来说,利率市场化将极大提高其融资成本,利润降低。

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监管乏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金融市场仍不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不规范、不平衡,优质的金融工具规模较小,现行股票市场投机情况严重、风险较大,各市场之间还处于相互分割状态,市场之间的利率关联程度低。金融资源配置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利率调节机制不健全,利率决定权高度集中、种类单一,缺乏利率的价格传导机制,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无法适应利率市场化需求的金融监管规范化,金融监管手段单一,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以约束金融机构行为的监管机制,监管标准、监管方式不健全,金融监管的重点是合规性监管而不是风险性监管。

五、对于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建议

首先,分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问题不是孤立于市场存在的,其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利率的波动对社会的影响范围广、传递速度快,过程不好把握,所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相关各方面要在坚定目标的情况下,稳定、积极、审慎、协调同步的进行。纵观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比较成功的国家,大都是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反之,智利、北欧等国家由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过快,导致了其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市场遭受严重的冲击。

其次,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有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因此,要完善我国信贷市场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信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信贷供应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健全货币市场体系,增强货币市场所形成的利率信号的导向作用,同时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结构,规范商业票据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短期外汇市场、定期存单和短期存放款市场;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提高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增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的能力。

最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要求对金融业的监管更加审慎,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银行业,因此严格的监管体系将发挥重大作用。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的相关法规,严格监管制度,改革监管方式,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实监管力量,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利刚.利率市场化衔枚疾进[N].金融时报,2012-02-28.

[2]贺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1(5).

[3]王小友.借鉴全球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N].金融时报,2012-03-9.

[4]曹开虎.马经: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机已经成熟[N].第一财经日报,2012-03-03.

上一篇:新1312号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变化 下一篇:可变现净值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