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个转企”后续管理服务的建议

时间:2022-07-17 06:17:44

加强“个转企”后续管理服务的建议

摘 要:为加快推动个体工商户提升发展,鼓励引导其向现代企业转变,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2013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根据部署,2013年,温岭全市已有2453家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但随着此项工作暂告一段落,转型后企业运行中日益暴露出“财务管理难”、“税务衔接难”等问题,政府部门重政策轻执行的观念未得到根本改观,重转型数量轻后续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后续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强化,“个转企”实效亟待进一步巩固。

关键词:个体户;转型升级;建议

一、当前“个转企”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税负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据调查,转型后企业税负明显加重。在所得税和营业税方面,企业税率普遍高于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一般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并且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免征营业税。而企业则需要缴纳25%的所得税,且普遍采取查账征收方式,每月须向税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这需要聘请专业财务人员规范做账,导致经营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一些转型后企业为规避税务监管减少经营成本,有的注销后再重新申办个体工商户,有的则再办一家个体户分摊部分经营业务,以应对税务部门的监管,导致“个转企”登记开业多,注销也逐渐增多。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1月20日,该市已有92家已转企业办理了注销登记。

(二)扶持政策尚未落到实处

尽管省市均出台了鼓励“个转企”指导意见,对扶持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部门间步调并不一致,在执行政策上打折扣现象时有发生。“个转企”后,一些部门将转型前后的企业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原属于个体工商户名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车辆等资产变更到升级后的企业名下,需要重复收取交易手续费、契税和交易费用。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在转企过程中需要新办环保等前置审批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有待加强

我市“个转企”模式为转型企业提供了无障碍准入、“一注一开”审批等服务举措,解决了个体工商户办理“个转企”登记时名称字号延续、前置审批、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等难题,但一些转型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导致企业发展理念、管理水平难以摆脱原有思维,财务管理能力无法适应企业内在需求。

二、加强“个转企”后续管理服务的建议

(一)实施跟踪帮扶,完善政策体系

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转型后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回访,实施跟踪帮扶,收集转后企业遇到的困难、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和协调推动有关政策的落实,防止为转而转、一转了之。同时,在继续抓好现有“个转企”配套政策落地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政策尤其是税费扶持政策出台后的效果评估,全面了解扶持政策的好坏和绩效的优劣,梳理影响“个转企”成效的政策举措和障碍,合理有据地改进和完善政策体系。

(二)狠抓政策兑现,落实政府关怀

要进一步优化“个转企”服务举措,为转型企业协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消除企业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全程服务。要尽早兑现财政补助政策,不折不扣执行省市政府有关划转土地、房屋权属(固定资产)、社保等规定,减轻企业负担。针对部分转型后企业普遍反映税负等经营成本加重的情况,税务部门要在落实好税收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对转型后企业设定“税费过渡期”,在一定期限内保持税收级别不变,所得税管理权限不变,并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动态调整纳税额度,确保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国土、规划、食药监、卫生、文化、交通、安监等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重点做好对转型后企业前置审批等证件的变更登记和涉及的资产平移、建账建证、银行开户、统计衔接、社保缴费、品牌扶持、荣誉赋予、项目申报等事项的服务工作。

(三)加强指导培训,促进意识转变

针对转型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问题,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个转企”政策的解读和宣传,重点开展财务、金融、品牌创建、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合同、科技、技改等相关法律知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企业规范发展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增强防范管理风险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让转型企业顺利渡过转型适应期。

(四)注重保量提质,做好示范引领

据工商部门统计,在已转企业中,转型为公司制的只有122家,不到5%。因此,从提升转型实效角度,要结合企业自身意愿和具备条件,实施“转型再提升”工程,重点引导企业由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形式向更高层次的公司制企业形式升级,真正实现从“量转”基础上的“质转”。同时要加强对“应转未转”对象的日常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深入开展宣传活动,收集、总结并宣传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个体工商户加入到转型升级的队伍中来。

作者简介:李正平(1974―),男,浙江温岭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上一篇:浅析诚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下一篇:浅谈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