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7 03:02:37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Lifeinthefuture中的阅读课为载体,呈现了“一课三教”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过程,提出了既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导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版块,也是提高学生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的沃土。程晓堂、刘兆义(2008)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四点: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二是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三是了解信息,丰富知识;四是欣赏、获得乐趣。但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矛盾:阅读文本与课堂沉闷的矛盾,热闹讨论与语言、话题偏离的矛盾,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矛盾……带着这些矛盾,笔者和她的团队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Lifeinthe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开展了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与趣味性兼顾的研究。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程红、张天宝,1998)而趣味性教学活动则是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学习交流有利于体验英语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郑佳、王林、姚晓峰,2010)本次研究就是以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为视角,采取了“一课三教”的方式,经过三次教学实践和反思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研究三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有效性”和“趣味性”的把控,本文得出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效性与趣味性的策略。

2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未来生活为话题,涉及到未来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气候、娱乐休闲等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方面,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是继Unit1听说课之后的一节阅读课,课文文段以学生作文的方式描述了未来生活中环境、气候、旅行和假期等方面的变化,文字简洁,内容生动。如教师基于学生丰富的兴趣点,以及此年龄段丰富的想象力,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创造非常好的讨论交流的氛围。

3第一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教学中值得肯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①教学辅助材料有一定趣味性在本课导入部分,教师选取了一段描述“未来生活”的视频导入话题,视频内容不仅与本节课话题息息相关,而且非常有趣、想象力丰富,而选用视频这种方式,本身就兼顾了学生视觉和听觉,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因此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在本课的输出部分,教师选取了“未来发明”的图片,这些图片非常贴近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非常具有想象力,非常有趣,不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用阅读学习中所学到的语言去畅所欲言。②阅读教学设计中值得肯定的“有效性”教师在Fastreading快速阅读部分,给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词weather,clothes,jobs,travel,让学生将其与段落匹配起来,培养了寻找关键词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设计简洁明了,学生完成的效果非常好。(2)教学中“趣味性”和“有效性”欠缺之处①虽有“趣味性”,但缺乏“有效性”之处教学设计中,导入部分的视频描述了未来人一天的生活,贴合主题,有趣而生动,值得学生倾心观看。然而,在本节课上,教师却将其仅定位于“导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开发视频的价值,于是,虽有“趣味性”,却缺少了“有效性”。在输出部分,教师让学生讨论设计并画出未来的发明,其初衷是让学生输出本课话题,就设计内容而言,教师顾及了“趣味性”。然而,在课堂实施上,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上,忽略了语言交际功能,导致本环节“有效性”低下。②虽有“有效性”,但缺乏“趣味性”之处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生活的环节,教师以Willyougotoschooleverydayinthefuture?Ifyouhaveto,howwillyougotoschool?Bycar?Bybus?Bysubway?Orby…?Doyouthinktherewillberobotsinthefuture?Whatwilltheydoforyou?提问,引发学生对将来生活的思考,与文章内容贴切,而且也引导了学生展开对未来生活想象的方向,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控课堂,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另外,在本课细节阅读环节,教师将每个段落均设计了“阅读回答问题”的形式,虽有一定有效性,但形式比较单一,有效性有限,且缺乏趣味性。(3)改进建议①导入视频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性”。在播放之前,教师应给出问题,What’sthevideoabout?在播放后,教师问Whatdoyouthinkofherlife?/Whatmayhappeninourfuturelife?用视频“热身”,既引出话题,又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发对自己将来生活的想象,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练习了词汇,同时可以自然引出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②细节阅读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做细节阅读时,形式可以多样,除了常见的阅读回答问题外,还可以填表格、判断正误、补全信息、“阅读匹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通过不同的考查形式,既能有效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也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输出部分进一步提高“有效性”。关于“未来发明”,教师可避免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放在画图上,建议教师给出图片,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用目标语言来描述。

4第二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课堂中的积极变化①视频导入后,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发学生想象,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自然引出一些相关词汇,为下面的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此办法不仅避免了第一次课中限制学生思维的情况,而且让学生在目标主题下畅所欲言。②细节阅读的反馈形式多样,四个段落,四种形式:判断正误、填表格、回答问题、填核心词,从不同侧面检测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强调了形容词的使用。③教师在输出环节之前加入了retelling环节,使得“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个过渡,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了目标语言的使用,为下面的“输出”做了语言上的铺垫,也有效地提高了输出的效果。(2)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综合本节课课堂实施来看,本节课趣味性较浓,但部分环节的处理有效性利用不够,正因为有效性利用率不够,其趣味性也打了折扣。①导入部分“未来生活”的视频,因涉及方面较多,概括性的一个问题,不足以将视频中的细节内容呈现出来,有效性不大。②“未来发明”的图片,很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独立完成,受思维和词汇的限制,不一定能表述清楚;同时,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将这些图片全都展示出来,其有效性利用不够。(3)改进建议①导入部分的“未来生活”视频,建议教师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圈出所涉及的内容。②输出部分的“未来发明”设计,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所有图片给出,让各组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分享。

5第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课堂中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积极变化①导入环节趣味性浓,有效度高。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Whatarementionedinthisvideo?Clothes,job,food,news,TV),然后问Whatdoesthisvideotalkabout?把Lifeinthefuture写在黑板上,再接着问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而且,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也暗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介绍未来的生活,这恰恰与阅读文本的结构相吻合,与后面“将主题词与段落匹配”的阅读任务相呼应。②复述环节兼顾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在阅读之后的复述环节给出了图片和关键词,降低了复述的难度,也增加了复述的趣味性,给予了学生信心,使得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尝试与挑战。③输出部分“未来发明”的小组活动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提供了总共六张关于未来发明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个图片,尽情发挥想象,随后展示。经过充分的想象,学生给出了各种猜想,内容丰富,且itwill…的目标语言运用得体。④课后作业设计趣味十足,有效性强。教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设计(画出)一项“发明”,并用itwill…来描述,将学生的想象延续到课下。此任务不仅趣味性强,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只要学生敢想敢画,就能完成任务。(2)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进行“未来发明”的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调动每个同学积极发表他们不同的看法。陈雨亭老师(2015)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片断,应该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在组内交流,每一个学生在奉献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也倾听同伴的思考。也就是说,小组合作,还没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观点”,其合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6结论

本次研究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Lifeinthe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用“一课三教”的方式,详细探索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具体形式和改进策略,现将具体策略总结如下:(1)设计阅读任务“效度”为先一位老教研员曾经说过“得阅读者得天下”。语篇的教学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职能,还有获取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作用。朱晓燕老师(2011)认56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所以,设计任务时,要考虑阅读语篇教学的功能,要根据语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效”字当先,“读前激活”有效、问题设问有效、活动形式有效、课堂评价有效,也就是说,要做有效的任务设计。(2)选用教学资源“适合”为先合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一直努力实践的。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学资源,尤其又是外语学习的资源,太难,学生根本不懂;太易,又达不到语言实践的目的。所以,把握好“度”,尤显重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词汇量、背景知识、趣点等等。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用教学资源也要“适合”为先。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会搜索很多有趣的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在使用这些资源时,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材料主要在讲述什么?”“为什么要用它?”“如何使用它?”,要充分开发其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教学服务。(2)任务设计形式“多样”为先同样的文本阅读,每遍读要以不同的形式(如:回答问题、完成表格、补全句子、判断正误、核心词填空、续写结尾等等)从不同的维度(主旨、细节、词义、推断、预测等等)来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既避免了单一枯燥,又能引导学生做深入阅读,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提高阅读的效果。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看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受益的就是“有效的”,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就是“有趣的”。只有“效度”,没有“趣味性”,学生的热情调动不起来,肯定会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只有“趣味性”,没有“效度”,所有学生的学习会打“折扣”。只有将“有效”与“有趣”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陈雨亭.让合作学习从平庸走向深度参与,切忌没有脑子的聊天会[N].中国教育报,2015.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

[3]郑佳,王林,姚晓峰.初中英语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0.

[4]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刘云凤 甄寒 单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概述 下一篇:高中数学集体备课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