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阴影

时间:2022-07-17 02:18:45

食品价格阴影

就在全球经济如今并没有摆脱高油价频繁侵扰的同时,阔别了已经30多年的食品价格上涨行情不期而至。从东半球的美国到西半球的欧盟,从北半球的中国到南半球的澳洲,几乎所有国家的食品价格“涨”声一片。这种情况若持续和蔓延下去,不仅将严重影响到民众的消费秩序,而且会直接拖累世界经济前行的脚步。

全球性普涨

全球范围内距离目前最近的一次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出现在1970年代初期。由于在1973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了55天的历史最低消费量,结果粮食价格上涨1倍,并进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扬和通货膨胀,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由此也经过了相当长的低迷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上个世纪一样也具有扩张性与全球性,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推断是,全球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上涨时期,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美国扮演着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急先锋。据美国商务部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国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今年余下时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无独有偶,美国研究机构Bernstein则判断,相关指数预测今年的食品商品价格将上涨21%,该指数追踪食品公司使用的小麦、大麦、牛奶、可可和食用油等农业原材料,今年的数据将是指数近十年前创办以来的最大涨幅。

欧洲地区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同样格外明显。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该国截至目前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包括食品、酒精等在内的核心CPI(消费物价指数)也达到了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欧元区,食品价格上涨相对较低,为2.5%,但仍然比高出物价总体上涨率的速度上升,特别是匈牙利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13%。

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风波。在印度,食品价格10%的年增幅创下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高记录;在中国,食品价格正在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两倍多的速度上涨,特别是刚过去的5月份上涨了7.1%,上涨率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日本,食品价格也显露出了可能上涨的痕迹,因为这一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低迷之后其总体物价水平才刚刚开始上升。

需要特别指出地是,在持续走高的食品价格上,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不错,全球化曾是抑制通胀的一个积极因素,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在过去10年,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低价产品使美国每年的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一个国产品价格的上扬同样可以传递和影响到另一个国家。最为代表性的是在其他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力量的拉动下,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的土地价格迅速上升,南美许多农场主纷纷放弃传统农产品的种植,把土地投入到大豆等出口产品的种植上,从而提高了其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供求因素的作用

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2007年还会继续上涨,其别是玉米、小麦等价格的暴涨构成了食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目前,玉米和小麦价格已双双触及10多年来最高水平。与玉米和小麦一样,咖啡和可可价格也已分别触及8年和4年高点。由于小麦、玉米等被广泛用作于食品加工和养殖行业,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所难免。

除了成本推动型的食品价格上涨之外,粮食供求关系的失衡也使食品价格很难得到下转的机会。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称,尽管2007-2008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增长6.2%,达到创纪录的16.66亿吨,但产量仍跟不上全球消费量。IGC预测,今年全球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80亿吨,较上年增长3.1%。需求大于供给的市场生态必然是粮食价格的一路看涨。

值得指出的是,在整个粮食供给链条中,小麦产量和库存是最为脆弱的环节。IGC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麦库存将降至198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为1.15亿吨,比上年度减少300万吨。同时,IGC将今明两年全球小麦产量调低到6.206亿吨,但与此同时世界小麦消费量预计为6.24亿吨。

经济增速双双超过9%的印度与中国已经日益成为粮食需求的的大户。一方面,该地区粮食自给能力有限,仅以玉米为例,目前中国玉米库存仅为3000万吨左右,低于上世纪末1亿多吨的水平。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分析,尽管中国目前仍是玉米的净出口国,但在今后几年里中国将成为净进口国。同样,印度的玉米产量自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长4%左右,而需求每年增长近5.5%。另一反面,随着这些地区食物结构的改善以及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农产品材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据统计,一公斤鸡肉需要消耗三公斤的饲料,而一公斤牛肉则需要六公斤饲料。最近5年,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对农产品进口都已经上升一倍,从而直接推升了小麦、玉米、牛奶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

面对着食品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失衡,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进出口管理政策。如印度政府宣布2007年全年禁止小麦出口,乌克兰对小麦出口实行了许可证和配额制度,使小麦出口实际上陷于停滞,澳大利亚、南美等粮食出口地纷纷开始提高了粮食出口价格,一定程度上恶化了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市场环境。

天灾与人祸

与1970年代食品价格上涨完全由粮食库存减少完全不同,如今急速上升的食品价格还得到了许多外在因素的强烈作用,特别是生物燃料产业的兴起与扩张将食品价格推到了一条可能大步前进的快道。

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一系列恶劣自然天气已经开始无情地危及着农业生产。最近5年,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洲接连爆发百年一遇的干旱,以至澳洲总理霍华德不久前发出就警告说,澳大利亚的干旱已到“空前危险”的边缘。在美国,该国农业部宣称,冬小麦在南部平原地区遭受了霜冻的打击,后来的大雨天气都使小麦的收获期推迟,特别是头号冬小麦种植区――堪萨斯州的过量降雨天气已经导致农田的被淹和小麦作物的倒伏。在世界第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持续的干旱已经导致40万公顷的小麦作物颗粒无收,同样罗马尼亚今年小麦产量也因干旱可能创下四年来的低点。

更让人惊讶地是,气候异常还造成土豆和花生等农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灭绝。世界农业研究咨询小组日前报告称,预计未来50年,51种野生花生中有超过60%会灭绝,108种野生土豆中12%会灭绝。粮食和食品的安全由此敲响了长期性警钟。

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突飞猛进,迫使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预计2008年这些厂家将耗费大约1.3亿吨玉米,相当于全国玉米产量的一半,而且有专家预计,到2008年,美国约有30%的粮食可能会用于生产乙醇。同样,印度目前已有9个州和3个地区下令使用调和5%乙醇的汽油。菲律宾政府通过法案,计划用生物乙醇逐渐替代汽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泰国能源部也决定从2008年起,在销售的91号汽油中掺入10%乙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

还须指出,引发目前食品价格上涨潮的部分力量将长期存在。如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土地和水资源短缺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以往食品价格上涨时是不存在的,因此现在无法像以前那样通过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来轻而易举地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覆压全球经济的阴影

客观而言,食品价格背后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将因此而增加。但是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角度审视,食品价格的上涨还是弊大于利。

世界范围内的食品生产行业无疑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先接棒者。虽然食品公司可以将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意味着,食品行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因为该行业将不得不自行消化成本上涨。前不久,因为牛奶成本上升,美国巧克力制造商好时食品公司成为首个降低2007年利润预期的食品公司,与此同时,瑞士雀巢公司警告投资者,公司仅靠提升价格无法应对高涨的牛奶成本。

消费者除了承接食品公司的价格转嫁负担之外,其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不可避免受到直接冲击。由于担心食品价格会进一步上扬,消费者必然会非理性地增加相关购物的支出,与此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世界银行警告,未来18个月的食品价格上涨可能给贫穷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当地的购买力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食品价格在发展中国家CPI中所占权重高达40%以上,特别是菲律宾,食品在消费者价格指数所含的商品中占据了50%的比例,因此,食品价格上升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可能最大。当地中央银行的升息压力也与日俱增。

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央行的加息必然会导致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一旦措施不当,更可能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破坏,重蹈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因加息过猛等多种原因陷入滞胀的覆辙。

上一篇:真假义工是与非 下一篇:善待善匪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