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驾车” 保持安全距

时间:2022-07-16 10:46:56

职场“驾车” 保持安全距

《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最大黑马,《潜伏》也成了电视剧中热播的翘楚。职场中人在这些作品中参悟职场关系的“人际攻略”时,也在思考自己的职场生存法则。

李敖曾经提过悬崖理论,假设有一天你到郊区散心,走着走着突然看见前面写着“小心悬崖”的警告牌,大片自然美景在前,请问你会走到悬崖边探探,或是就此留步?

一般人因为恐惧,怕摔下去,到了悬崖边缘之前,自然会向后退几步。其实即使真正走到最后一步时,也不会掉下去,但是人会很紧张,所以下意识地保留一点安全距离,向后退几步,这就是李敖口中的悬崖理论。我们心里面所设的这个安全距离的标准要比实际的危险评估还要更严、更紧、更退缩。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可见,与人保持“距离之美”是非常必要的。

“列车即将进站,请您站在黄色安全线外候车。”乘坐地铁上下班的职场人很熟悉这句话,这就像你和办公室同事的相处一样,需要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

网上调查显示,35.91%的受访者选择了“他人对你的工作内容指手画脚(侵犯你的工作内容)”:18.24%的受访者选择了“肢体距离太近”:17.58%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时他人过度关注你的一举一动”:16.68%的受访者选择了“过度关心他人私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的原因等)”:还有11.59%的受访者选择了“语言上过分自来熟(第一次见面就称兄道弟)”。

见招拆招

见招:探人隐私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可是有些人出于无知,或者出于猎奇,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和你见面,都要问你一些诸如“年龄多大?”、“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等等极为隐私的问题。这种人虽然伶牙利齿,巧舌如簧,但却不知谈话的要领忌讳。一般来说,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会在自己的社交谈话中,避免触及隐私的话题。反过来,知道是他人隐私,偏偏去询问者,便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拆招:答非所问

遇到探人隐私者,不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对待探人隐私者,最好的法子是答非所问。如果他问“谁是你晋级的后台”,可以巧妙的回答“全托你的福”。如果他问“奖金多少”,模糊地回应“不比别人多”。如果问“如何追求女友的”,可以答“如果你感兴趣,待我以后详细告诉你”。总之,对于对方的提问,不是不答,而是答非所问。这样,既不会得罪对方,又不会让对方得逞。

见招:道人是非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要以为把他人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道人是非者,既然在你面前说他人的坏处,自然也会在他人面前,说你的坏处。他们乐于道人是非,是妒心过盛的原因,他们心里往往巴不得他人越来越倒霉,越来越困窘。

拆招:哼哈而过

对任何是非话题都作出冷淡地反应,从而让其知“错”而退。对这种人,不要得罪。对他说的他人是非,又不能赞同。与其言语交流,哼哼哈哈,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既会让道人是非者感受到你的成熟,又让他觉得这项话题无法再交流下去,从而中止谈话,或者使谈话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见招:嗦嗦说教

有些人喜欢对他人“谆谆教诲”。他说的十句话中,你可以找出“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之类的词语很多处。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居高临下,唯我独能。在他的眼里,众人都是无知的幼儿,唯他是博学的教授。

拆招;重于聆听

嗦嗦说教者虽然令人生厌,但对你没有坏处,而且有益:只要你没有急需办的事项,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记一记。适时地重复一两句他说的话语,或者就某个问题询问一两句。认认真真地倾听,会使他觉得异常高兴,这对增进情谊有好处并吸取其中有益的说教。

职场安全黄线

1 过多关注他人隐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请不要轻易涉足。

2 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当别人开口说话时,你便是一名听众,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

3 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

4 经常向同事借钱。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就容易变质。

5 肢体接触过于密切。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动手动脚”,这是极其不礼貌的。

人际传播学中,曾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人际距离,而它也是一种心理距离。公众距离:350厘米以上,例如,看表演、上课。社会距离:120~350厘米之间,例如,谈公事。个人距离:50~120厘米之间,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亲密距离:30厘米以内,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

善用这个人际距离的艺术,可帮助你掌握同事的心理安全系数。我们需要在职场里留下适当的距离

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与前车保持一点车距,可以随时缓冲一下自己的安全位置,避免追撞,进退有据。

上一篇:及早预防儿童自闭症 下一篇:美德带来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