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思想探微

时间:2022-07-16 09:37:22

《论语》君子思想探微

【摘 要】《论语》中通篇体现着君子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为人处事的深刻哲理。我们主要从君子之基、君子之要、君子之本等阐述《论语》君子思想。

【关键词】论语;君子;思想

一、君子之基――好学

《论语》共有二十篇,开篇即为“学而篇”,可见,孔子对“学”的重视。若想成为君子,首先必须“学”,“学”是成为君子的基础。那么,何谓“学”?“学”强调的是一种行为、一种动作,是人们为了获得未知学问而追寻的状态。孔子的“有教无类”更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桎梏,使得人人都能有“学”的机会,人人都有成为君子的可能。《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对学的阐述,有力的证明了学不但是君子成长的起点,更是成就君子的一种思想境界。

君子好学,态度端正,以身示范。“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并非天生博闻强识,而是由于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更有从学习中获得治理国家、兼济天下办法的愿望,乐于学习其中的道理,才得以成为博识多通的鸿儒硕学。由此可见,对知识的渴望、对治理好国家一展宏图的憧憬是好学的前提,是激励君子以身示范的不竭恿Α

君子好学,学有所思,苦中作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有了好学的态度和精神,那么离成为君子也就不远了。君子好学,学之有道。《大学》的首句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也作方法,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好学不是愚学,不假思索的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时常温习,温故而知新,才能感到快乐。学要有所思有所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但要好学,更应该懂得如何学。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君子,就要有远大的志向,有好学的态度和精神,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掌握学习的方法,君子学文既修身养性又兼济天下,君子之道,好学为首。

二、君子之要――知命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一个人如若不懂得命,那就称不上君子了。何为“命”?一有命令之意,即上天的命令;二有生命之说,或理解为命运;我们更认同第二种说法,即天命是客观存在,也就是生命状态的个别性、特殊性。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知晓天命是不容易的,唯有按君子之德行加强自身修养,顺势而为,改变不了天命就改变自己对待命运的态度。外在因素我们无法把控,君子却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发挥内在因素,接受命运但不卑怯,会因人生遇到的幸运而开心,也可以淡然的心态调解自己遇到的厄运或不幸。他们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但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知命对于君子是必修的功课。君子应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有顺应变化,做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行动。在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时代,君子要积极进取,发挥才干,为社会做出贡献;在政治黑暗、阴阳倒错的时代,君子要收敛锋芒,卷而怀之,免于刑戮,以待新机。这样,无论命运如何,都能坦然以对,也就可以为君子了。

三、君子之本――仁爱

“仁”在《论语》中一共出现104次。君子人格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具备爱心,即仁爱之心。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为实现“天下归仁”的理想奔走呼号了一生。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孔子说如果人能将恭敬、宽大、守信、做事敏捷、能对人有恩泽五件事做到,就算是达到仁爱了。

“仁”是一种内心的情感,通过言行举止,形成一种外在的表达。“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不为外力所屈服,不因欲望而妥协,内心质朴而又坚定,嘴上不夸夸其谈,拥有这些品行,那就接近仁了。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作为君子必须要拥有“仁爱”这样一种德行。任何人不是生下来就具备君子所应当有的“仁爱”的高尚品质,但只要时时学习,在平时的修行中用“仁爱”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仁爱”就会变为本性,从而成为君子。

至于成就君子的途径,“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方法有四条,作为君子,首先是对自身内外的修炼和提升,其次是对做事方法的学习和把握,在此前提下,才是为他人做事以及使他人做事,即“事上”、“使民”。这四个方面既包含了成就君子的不同层面,又暗含了成为君子的学习顺序。

总之,《论语》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君子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要一个人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符合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能够达到“十有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都可以成为君子。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高喜田.君子之道―中国人的处世哲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鲍鹏山.论语导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真离婚碰到假债务 下一篇:网格植草型生态道路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