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探

时间:2022-07-16 08:54:47

农村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探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符合时代要求和教改要求,一直就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那么农村初中数学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几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应从目标、内容、教法等方面着手。

1.目标应该清晰、简明、有效,既要有利于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有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

2.内容应该适量、适度,针对农村实际,教学容量要适中,难易度要作适当调整;

3.教法要灵活、恰当,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学方法实在有效,要有利于生成。

备好课关键是落实好有效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目的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理解教材,共同设计合理的教法,共同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集体备课必须固定时间和地点,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有效预习

有效预习是有效活动的前提,有效预习是学生课前的必要准备。有效预习能在上课时做到把握关键,提高听课效率,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效指导是有效预习的前提。有效指导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切实可行预习提纲和练习,指导学生根据提纲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在上课前对老师传授的内容就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肯定会注意听。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三、有效课堂

有效的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有效课堂必须充分体现数学课的特色有:

1.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更加重要。要注意教学方式手段的趣味性,教师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教学试验的趣味性。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他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景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会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落实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在于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组建合适的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如: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更不能轻易否定,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只起组织作用,这样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次函数时,有学生问:“函数y=a(x+m)2与y=a(x+m)2+k可以通过y=ax2平移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可以吗?”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异常热烈,争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协同之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很快他们把y=ax2+bx+c配成y=a(x+b/2a)2+(4ac-b2)/4a从而由y=ax2通过左右、上下平移得到。通过交流和评价完成了“二次函数平移”实验活动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和巩固。

3.情境性。一是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通过实验、多媒体创设情境。二是用音像资料展示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创设情境。如在讲授“平行线”概念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观察下列实例:铁路上两条笔直的铁轨,手扶式电梯的左右扶手,操场上锻炼身体用的双杠,滑雪运动时运动员用的两只雪橇板,黑板的上下边缘线等,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属性?”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后,引出“平行线”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要制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又有新意的教学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才能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4.生成性。生成性教学则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生成性教学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学中各因素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素质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既有确定性、因果性、预成性、可预测性、可控性,也有不确定性、非因果性、生成性、不可预测性、不可控性。有效课堂必须注意课堂上生成性,充分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的组织要防止两个极端:(1)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分自主,缺少有效指导,时间浪费严重,合作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2)教者不敢放手,瞻前顾后,怀疑学生的能力,不能充分认识到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键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而不是看教师内容有没有讲完或教得认认真不认真。

四、有效练习

集体备课时设计导学练习应该切合教材,以基础题为主,侧重于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等基本知识点,减低切入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随堂练习深度要有所提高,侧重于运用、实践、开放,富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兴趣。设计导学练习、随堂练习都应该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选做题选做必改,必做题必做必改。

设计练习应联系农村实际。对现有练习如:随堂随练、补充习题等,作必要的删、减、改、选、增。删掉难题、怪题;减低题目难度,减少设问内容,减少题目数量;改变题目条件,改变题型;选做经典题,不做重复题;增加时政题、生活题。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练习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练习中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才不把练习当成负担,乐于学习。

五、有效评价

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予以同等重视。应该采用笔试、学习档案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主体多元、标准多条,评价活动应该以促进为主,评价语言要饱含激励。评价不能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延续、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它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发展创造动力的园地。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评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判定,又要关乎学生的发展,使有效教学顺利开展下去。

上一篇:探究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下一篇: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