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16 08:00:48

浅谈构建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为当前农村中学教育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由于农村教育改革长期以来面对的梗阻,旧问题未解决的同时,新问题又随之产生,诸如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思维不够活跃,教学手段老套陈旧,教学理念滞后,师资配置严重不均衡等。本文基于这些问题就农村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给出了相应的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种繁琐的教学理论,形形的教学方法,分数教学、知识点教学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如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展现课堂魅力,成为当前中学教育的热点。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农村数学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师资配置不合理,队伍不稳定

编制对于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能否在一个地方扎根。而在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缺编现象特别严重,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与城市学校也有较大差距,有的老师在进入学校数年编制仍迟迟得不到解决,对生活忧心忡忡,对工作单位没有归属感,对教学也没有主人翁意识,不能安心在农村学校扎根长期任教,而是通过招考等方式调往城镇学校离开农村,导致边远地区的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大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尤其是农村骨干教师被城镇中学挖走,某些农村中学甚至出现“空巢现象”,其结果是导致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本土化、老年化,教学结构上出现断层。

此外,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教师是通过函授,夜大,电大等方式获得学历,质量不高,专业达标率低,且农村中学代课教师居多且不稳定,长此以往,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不连续性,不系统性。

1.2 教学手段陈旧,理念滞后

与城镇相比,农村办学条件有限,软硬件配备不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少,多媒体教学很难有效实现;另一方面,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外出学习机会较少,信息更新滞后,很难获取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上中学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厌学、辍学现象普遍,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多数转到城镇中学就读,成绩优秀的同学多被城镇中学以各种优惠条件招收,而其他留守学生要么家长不重视,对教育投入很少,要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撑,学习得不到有效提高,状况令人堪忧。

2 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之低效所提出的一个命题,高效课堂的“高效”是“效果”、“效率”和“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既要满足学生需要,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又要满足升学的需要,让升学成为高效课堂的附属品。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道路做好铺垫。一个课堂是否高效,从结果上看,就是学生的成绩优异,思维活跃;从过程看,就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效;从内涵来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所以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获得同步的提高与发展。这一标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交互性。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独立的单元看待,高效数学课堂要让每个单元的思维保持活跃,学习状态保持兴奋,积极参与交互,而教师则作为中心节点,为每个单元的信息互动提供有效调节;第二,连通性。学生的学习是动态的过程,要保持连贯,不能出现断点,变成形式上的伪高效;第三,整体性。高效课堂不能仅仅反映在个别学生的发展上,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要体现全员进步的结果,教师作为中心节点也应与学生同步提高。

3 构建农村中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

3.1 课前备课备学生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基础,学生的经验,都应作为课前的备课内容。所谓知己知彼,教师要了解学生学过什么,应该学什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教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筑路搭桥,而不是牵着学生一味地盲从,造成学生只会老师教的,老师不知学生想学的,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迫使它喝水”。备课就是备学生,不是单纯地备考纲,备知识点,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如何点石成金,如何牵线搭桥,是教师备课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3.2 数学课堂敢于放手

在当前农村中学教育中,阻碍我们发展的正是我们已有的、僵化的思想,它禁锢了我们的手脚。人的思想一旦被禁锢,便没有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师的行为便得不到转变,便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绝对的话语权,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的第一主体,我们应给学生自由的身心,让学生放飞大脑,活跃思维,自我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从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由于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很多人认为若放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学生不可能自主掌握如此繁杂的数学概念,性质以及逻辑关系,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农村中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不懂的也不敢问,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平时教了他们都学得很吃力,不教的话岂不是更不会?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究学习,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学习,在讨论合作中探究学习,在自我展示中探究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突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然,在课堂上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中学中很多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同时,多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由浅入深,分层提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因为受到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生源分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关于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教师仍需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万里.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2:198-200.

[3] 刘晓玲.我国农村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J].考试周刊,2009(42):73-74.

[4] 赵军,胡典顺.对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86-88.

上一篇:新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效应的机理与策略研究 下一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